疾病安全小知识-疾病安全小知识内容

食品安全︱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善公众健康水平,提出具体而实用的健康指导——食品安全五大要点:保持清洁“饭前便后... 显示全部
  1. 食品安全︱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善公众健康水平,提出具体而实用的健康指导——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保持清洁 “饭前便后要洗手”,在做饭之前,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处理 的过程中更应注意洗手。厨房用具要保持清洁,抹布的卫生要特别注意。厨房 和储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虫防鼠.家里养的宠物不要让它们进入厨房玩耍。

生熟分开 生熟分开就是避免生食上可能携带的细菌染到熟食上.引发 食源性疾病,这里的分开不仅仅是指它们不要接触.也表示它们所用的案板、 刀具、器皿也应当分开。

疾病安全小知识-疾病安全小知识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烧熟煮透 中餐很多菜要求爆炒.这给了致病菌存活的机会,还有些人喜 欢生食,特别容易感染 寄生虫。烧熟煮透的一 般原则是煮开10~15分 钟,如果是大块肉,时 间还需要长一点。

保持安全温度 室温下细菌繁殖很快,因 此要尽快让食物冷却并放入冰箱冷藏。但是冰箱并不是保险箱,还有少数细菌生长,比如李斯特氏 菌。所以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也需要彻底加热再吃才保险。

好的水和食材 要想食品安全.首先原料 要安全。要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果蔬,购买的 食材要新鲜。不要一次买大量食品,过了保质 期的食品不吃,已经部分变质的食材别舍不得 扔

疾病安全小知识-疾病安全小知识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预防食源性疾病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致病菌通过摄食食物而使人体发生的疾病,可以是食物本身就存在的致病菌也或者环境中的致病菌感染食物。所以在预防食源性疾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食用食物前要保证所食食物的清洁,有明显异味和颜色变化的食物不要吃,特别是***的食品。

2.注意饮食周边环境的清洁,杂菌通过环境污染食品,同样也能引起食源性疾病。

疾病安全小知识-疾病安全小知识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同样的,饭前洗手也是预防食源性疾病重要的措施之一,有时并不是食物本身含有杂菌,而是手部所带细菌引起的,这也是小时候长辈教我们要饭前洗手的原因

4.多关注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信息,最好学会如何判断基本的食品变质,食品变质有时并不会有明显的外观变化或者口味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食用食物时尽快吃完,不要长时间保存。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们有帮助。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大部分还是要归罪于食品安全问题,这种事情事先发现和确认的过程很复杂,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靠自觉自发就可以做到的。老百姓连起码的检验设备都没有,也真的是没能力***。必须靠监管部门加大管控力度,加大惩罚力度,提高犯罪成本,让无良商家不敢涉险,否则一旦触犯,终生无法翻身。而且一定要罪及家人,不能把一个人杀了,家人可以用他赚的脏钱享受。一定要罚个倾家荡产,且永远剥夺其该行业的从业资格。

绿水青山不只是金山银山,更是关乎你我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的头等大事。这些年我们为了盲目地追求经济发展,的确是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伤害,有的地方土壤水源甚至遭到毁灭性破坏。

尽快减少那些污染性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使人文、经济、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头等大事!很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对一部分人的利益肯定会带来短期的损失,甚至会对某些地方的局部经济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但是恢复绿水青山,保住绿水青山,绝对是非常正确的决策,所有人都必须支持。


食品安全主要指的是食品质量安全,即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001年发布《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包括三方面内容:

1、保持清洁

●勤洗手

加工、制备食物之前,制备食物过程中,处理生的肉、禽、海产品、蛋和菜之后,如厕之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以及处理熟食之前和吃饭前,都要洗手。洗手时要使用流动安全的水,然后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手。

●餐具和厨具要清洁

清洗餐具和厨具时,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

●厨房环境要清洁

保持厨房空气流通,地面、洗菜池和冰箱内外要清洁;洗碗布、抹布用后,要及时彻底清洗,并经常更换。

2、生熟分开

●生熟食物要分开

生的肉、禽、蛋、海产品、蔬菜等要用塑料保鲜袋、纸袋或适宜的容器装好后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底层;可以直接食用的乳制品、熟肉制品、罐头、饮料和水果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的上层;冰箱中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

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要分开使用,用后要分别清洗干净。

3、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安全的温度是指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在5℃以下,60℃以上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可减缓生长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长。即5℃-60℃,是食物不安全的危险温度。

●烹调要煮熟、烧透

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调食物的温度达到70℃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因此,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尤其是烤肉、肉馅、大块的肉和整只鸡等。如果用小火,由于温度低,就必须延长时间,即“小火慢炖”。

●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

熟食室温放置后再食用,要二次加热;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也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彻底加热,蒸、煮、热透。重复加热剩菜剩饭,最好不要超过一次。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在室温下,熟食存放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食物冷却后再放冰箱存放

●生肉类不要反复冻融

●定期清理冰箱

●不买、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没有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花生等,适当清洗、削皮,降低风险。

●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

●不用未经处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避免因环境污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腹泻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atncure.com/post/10110.html

huangp1489 2025-03-10 13:27 0

回答数 0 浏览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