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表观遗传肿瘤治疗可能会影响后代吗?
- 表观遗传为什么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 表观遗传学是什么?
- 什么是表观遗传?
- 表观遗传学通俗解释?
- 什么是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肿瘤治疗,乍一看,感觉不明白什么意思,听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表观遗传肿瘤治疗可能很多临床医生都没听过。
1942年沃丁顿首次提出表观遗传学。基因型的遗传或传承是遗传学研究的主旨,而基因型产生表型的过程则是属于表观遗传学研究的范畴。比如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基因型完全相同,但仍有有很多差异,比如外表、身高、患病几率等。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就是基因的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的表型。
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使人们认识到几乎所有人类肿瘤都是由表观遗传学异常与基因改变共同引起并促进其演变的。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都只是致癌的诱因。与肿瘤产生相关的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染色质重塑、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比如DNA高甲基化,可抑制基因转录,体内抑癌基因转录沉默,抑癌基因如p53、Rb基因不再发挥作用,最终诱发肿瘤。表观遗传学在癌症的特征中发挥的影响已经获得了科学家、医生和制药业的广泛关注。肿瘤学中临床进展最快的表观遗传治疗方法是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脱乙酰抑制剂。
自2004年至2016年,共有7个表观遗传药物被批准,其中2个是DNMT(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个是HDA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并且它们被不同的国家批准。主要用于白血病、T细胞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
随着基于遗传学的癌症治疗方法,特别是基于表观遗传学的疗法的发展,通过靶向治疗药物引入到病人的表观遗传组中的改变可能会对生殖系基因组产生持续的影响,从而遗传给病人的后代,伴随着潜在地偶然的、负面的效应。鉴于雌性哺乳动物生来就具有一定数量的卵子,而且越来越多的育龄女性正在接受癌症治疗,显然需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些新疗法对想要孩子的女性产生的可能后果。最近发表在Clinical Epigenetics上的一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检测了新开发的表观遗传药物Tazemetostat(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对生育期小鼠的影响。即使治疗终止,小鼠生殖系仍明显受到影响。虽然这项研究是在实验室小鼠中进行的,研究人员强烈主张,相同的效应可以在人类女性身上看到,并呼吁在临床试验期间进行更广泛的研究。这项研究作为一个示警,提醒我们在抗击癌症的战争中有时可能会付出无法预料的代价。
医学在不断发展中,抗肿瘤治疗已经从传统的杀细胞药物进入基因层面,从单纯的抑制靶基因层面进入靶向表观遗传治疗层面,但太多的未知领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表观遗传肿瘤治疗到底会不会影响后代,需要更多的实验去验证。
表观遗传为什么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表观遗传是指在DNA序列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产生的可以遗传给子代的基因表达,有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等。其与遗传物质无关,但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所以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会遗传,只有真核答生物有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所以是核遗传。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都是在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属于有性生殖的范围。
表观遗传学是什么?
表观遗传学是与遗传学(genetic)相对应的概念。遗传学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变所 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基因突变、基因杂合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等;而表观遗传学 则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 则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发生遗传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体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等机制,通过对基因转录或翻译过程的调控,影响其功能和特性,从而引起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或细胞表现型的变化。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
什么是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它通过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方法,研究非DNA序列变化情况下,相关性状的遗传信息如何保存并传递给子代。表观遗传学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和休眠转座子激活等。
表观遗传学通俗解释?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被环境暴露所引起物种基因表现和遗传现象的学科。从分子水平来看,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基因表达被修饰的方式,比如DNA甲基化以及组蛋白修饰等现象,这些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和活性,从而影响个体发育和行为。
用一个比喻来解释表观遗传学:我们可以把基因看作一个音乐乐谱,而表观基因可以看做对音乐乐谱的加工和修饰。这些加工和修饰可能会影响音乐演奏的效果,比如音符的持续时间、音量、音质等等。同样,环境对表观基因的影响就像是为音乐谱添加了不同的演奏袋鼓、伴奏或音效,这些会对音乐的表现产生明显影响。人们在探究表观遗传学时,就是想看如何通过对环境的刻画和加工,反向查找基因变化的原因,进而推导出个体行为和特性方面的影响。
表观遗传学是与遗传学(genetic)相对应的概念。遗传学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变所 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基因突变、基因杂合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等;而表观遗传学 则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 则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
什么是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是一种研究细胞和生物个体基因表达、表观遗传变化及其影响的学科。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是基因本身的变化,而是基因的表达状态,即哪些基因会被表达、哪些基因不会被表达。表观遗传学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及个体生命历程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研究表观遗传学,可以更深入了解人类疾病、人类发育、环境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有望推动个性化治疗的发展。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及其遗传转移的学科。它认为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基因组基本不变,但基因表达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是由DNA序列改变所引起的,而是通过D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化学修饰。
这些化学修饰可以影响某些基因的活性,从而调节细胞分化和发育,这种调控机制继承自父母亲,但又可以被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后代。
因此,表观遗传学不仅关注基因组的遗传因素,还研究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对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