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毛和席慕蓉都是作家,为何一个抑郁自杀一个幸福美满,差别在哪里?
- 为何诗人像海子啊三毛啊,都容易抑郁症,文人是不是天生抑郁质呢?
三毛和席慕蓉都是作家,为何一个抑郁自杀一个幸福美满,差别在哪里?
三毛与席慕蓉,同是当代最著名的女作家,她们出生于同一年(1943年)。但同年不同命,她们二人的人生结局却完全不同。三毛,在1991年,在丈夫荷西死后不久因为抑郁症用***结束了自己年仅47岁的生命。而席慕蓉,一直和她的诗歌一样:幸福美满,她如今健在,读她的作品如沐春风。
三毛和席慕容,有相同之处:同一年出生,幼时跟随父母去了台湾,儿时家境良好,父母同为知识分子,两人都接受过良好教育,又同因为女作家身份,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大陆读者熟知……
不同的是:三毛敏感,自由奔放,而内心孤独;席慕容呢,平和,温暖,即使也有忧愁,却不钻牛角尖,能够与
世界和解。
从小时候的三毛,就是一个敏感、忧郁,有些孤僻的女孩。她太过注重内心感受,心灵玲珑脆弱,很容易夸大外界对她的任何评价,更在意外界的评价,而忽略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而家人呢,并没有很好的引导和注意,忽略了对她负面情绪的释放,或者说是不允许这种释放,太过小心翼翼的保护,让她更是放大了自我的负面感受,反而适得其反,这或许就是造成三毛日后的作品和经历的负面感受更多的原因,忧郁而阴沉。
而席慕容,则接近于
我们普通人,在温暖平和中长大,能够经受成长中的挫折,也不过分夸大
生活里的喜和忧。相貌平常,
所以能接受一个普通的命运,不过分强调自我的孤独和感受,更加阳光的看待
一些问题,自己的负面情绪
可以得到有效的处理。这样的
性格,反而能更好的和人交往,成长生活。幼年的一些成长经历
可能造就了不同,这
需要我们注重
孩子幼年的心灵
营养的呵护,注重情绪和
情感的梳理,这样才可以让自己更加阳光。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佟新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三毛和席慕容都是我最喜欢的女性,特别是三毛,在我心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从来没有想到要拿这两位可亲可爱的女性去比较,三毛的率性、细腻、潇洒,还有她的经历,没有人能比较。
就我看两个人的书的感受,做一点点区分吧。
看三毛的书,我内心充满了狂热和喜悦,充满了好奇和渴求,在看《撒哈拉沙漠》时,我的梦想是这辈子一定要去沙漠走一走,我也要学很多语言,学得棒棒的。
然而,我看到荷西过世时,我边看三毛的书,边泪流不止。
而席慕容的诗,是甜蜜的,温馨的,带有一种恋爱的感觉。是豆蔻年华女儿的一杯暖暖的下午茶。很温暖很温暖。
所以,怎么比较呢?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把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就好象很多人喜欢把张爱玲和林徽因或者萧红拿来比较一样,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我始终认同,性格决定命运。两个人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因此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就是这样。
小时候,三毛的书读过不少,事实上读的更多的是席慕容。
网上关于数字课的故事想必是真的吧。
其实从两个人的作品里就可以看得出
三毛的内心是孤独的,而席慕容的内心是充盈的。
两个人同样是热爱生活的,三毛的爱甚至更为炽热;而席慕容的爱是温婉平和的。
三毛的忧郁在作品当中显露无遗,她的伤感是深深印在骨子里的;而席慕容的作品当中是舒缓而行云流水的温暖,席慕容的诗歌与散文里,即使是伤感,也是甜的。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席慕容,她的作品,让我感觉到生活无论多么忧伤,依然美得令人向往。尤其是她的诗歌,至今都能够背诵出好多来。
我想坚持一生的事:读书,写字。——沙栗
三毛心底善良且精神世界极具敏感的女人,所有的郁闷和苦痛都自己承受消化,带给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却都是温暖和快乐!!自己承受的多了,又无处排泄,最终结束。我爱三毛,她的一切无语需言语,懂在彼此!
三毛靠爱,自由,活成了精神图腾,两者是她的精神给养,是她的人生追求,缺一而不得圆满欢乐。三毛曾说过,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借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话说,人不该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不见得抑郁也许只是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至于席慕容并不了解,不做置评。
为何诗人像海子啊三毛啊,都容易抑郁症,文人是不是天生抑郁质呢?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人生三个躲不开的梦,童年被学校委屈的梦。撒哈拉沙漠的灵魂故乡梦。
与荷西爱情的梦,三个非人所喜欢的恶劣环境,三毛活得体面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三毛不爱荷西,荷西只是三毛梦里一头牛,三毛挥着童年课堂一条鞭子,轻打梦里荷西这头牛,走向苦难撒哈拉沙漠。
三毛是生命的精灵,精灵通常不喜欢有智慧的人,活着不累,就找到了荷西。
三毛不爱荷西,三毛只爱自己与文字,这是能写出经典文章三毛天才作家的宿命。
三毛写出励志的句子属于道,道越强烈,伴随的魔也更强烈,励志句和烈火一样,燃烧完了灵魂,肉体就干枯了。三毛对自己爱恨交加,就***了。
海子看不起领导,才不和人打招呼,这样不宽阔的心胸自认为打通任督二脉而***,让不明真相的人毛骨悚然。
没有打通任督二脉的海子名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花开还是有生命重量的负累。
我就改改,面向阳光,心无尘埃。悟空问答是三毛,海子写出励志句,为什么拯救不了自己?
的确在文学家和艺术家中不少人得了抑郁症。
因为这两类人都天生敏感,都怀揣梦想,深入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思考人生。
以海子为例,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这应该是他的精神与这个世界的落差太大,《面向大海春暧花开》与现实落差太大,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 , 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暗示,使得他朝自身的黑暗陷落。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 ,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他对理想爱情执着。生活相当封闭,使他对人世间的温情和生之乐趣感受少。海子那一种燃烧自己青春***方式的写作,把他自己推进黑洞里去的。
成为文学家和艺术家需要天份,天份中包含敏感,而生活有很多阴暗和狰狞,长期感受这些难免抑郁。
成为文学家和艺术家需要有梦想,而梦想与现实距离太远,在追梦中往往容易觉得孤独和失望,从而抑郁。
成为文学家和艺术家需要思考人生,在阅读和思考了大量哲学、人性、***等问题后,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把人生的苦难看透,从而抑郁。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习积极心理暗示,培养钝感觉,学会注意力转移,多交朋友,学习在生活中妥协,多参加活动感受生活乐趣。
诗人是孤独的,这话应该有一些道理。他们往往更注重心灵世界的感受和活动,常会把自己关在封闭空间里忽发奇想,神思远游,显得与尘世格格不入,他们会显得清高,落落寡欢,常活在自己的诗境里,不屑与俗人对话,如果不是遇见彼此懂得的同路人,可能会显得比较与众不同,俗话讲,叫隔路,其实,这在他们自己看来是曲高和寡,寂寞沙洲冷。所以,这种独特的高贵容易产生抑郁的源头。
常人往往注重生活世界,文人注重于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她们有两个空间,一个是生存的空间,一个是思想的空间。虽然生活中尚可过去,但精神世界的孤单,贫乏,困惑会让他们痛苦不已。
所以,当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选择离去。
首先来看什么样的人容易抑郁。精神病学有“抑郁易感人格”理论,这套理论有两个分支——布莱特的依赖—自我批评模式,和贝克的抑郁易感两个维度。
布莱特认为有两种易感模式,一种是无助性抑郁,害怕被人遗弃,有深深的无助感,另一种是***性抑郁,对自己过于严格和苛刻,经常体验到内疚感和羞耻感,或者常常被无价值感困扰。
贝克提出的两个维度,一是社会性依赖,二是自主。社会性依赖是希望与他人保持健康良性互动,并且希望他人给予正面积极的反馈的人格特征,自主则恰好相反,是希望花费更多***来维护和保持自身独立性的人格倾向。两个维度就像X和Y轴,共同构成了人格的基本分类。
在这个坐标系中,有以下特征的人容易抑郁: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主义、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等等。其他好理解,吸引/排斥是指被某个人或某件事过度吸引又得不到正面回馈,就容易抑郁。
贝克进一步将理论简化,提出在成就、接纳、控制三个方面出现问题,就容易抑郁,比如对自己要求太高,事情发展不如自己的预期,不被广泛接纳,得不到足够的正面反馈,对事情失去控制力,因此感到无力和无价值,等等。
不论是用布莱特还是贝克的理论来衡量,作家都是抑郁易感人格集中群体。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海子抑郁了,三毛则是自闭,另外举个例子吧——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性抑郁,深受自责、内疚和无价值感折磨,用贝克的体系来说,接纳、控制两个方面出了问题。
成名之后,托尔斯泰被文学界、尤其是青年视为救世主般的偶像,他们要求他对一切社会问题发声,负起领导责任,做不到就会有雪片般的来信从全国各地寄来,指责他、诅咒他,对于托尔斯泰这样一个内心本来就焦躁不安的人来说,这足够折磨他了。另外还有一次失败的恋爱,老少恋,也让他在欢愉之外,饱受负罪感和失恋的折磨。所以托尔斯泰非常抑郁,三番五次离家出走,最后死在一个无名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