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与精神因素有关吗?
- 精神分裂症能痊愈的因素一般有哪些?
- 精神因素与冠心病有关系吗?
据统计,大约有近70%的癌症患者发病与不良心理情绪有关,心理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常常压抑自己情绪人更容易患癌症。肺癌与情感释放受到限制有关。乳腺癌的发生与一种行为模式有关,这种模式表现为生活过程中常过度压抑自己愤怒而导致此情感的异常释放。同样,在肝癌、宫颈癌、直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中也有类似的发现。
总之,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肿瘤的预防不但要重视生物、理化因素,而且要注意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不良***,心态平和,保持心情愉悦,即使遇到不高兴的时候也要寻求适当的途径来释放情绪,如运动、听音乐等,所谓“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谢谢邀请。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重性精神疾病,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因素有:
1.症状特点:一般发病较晚,无遗传因素,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病人预后较好。
2.患者配合程度,包括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对服药的依从性等。
3.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总之,绝大多数患者经系统治疗均能达到显效以上程度,大家一定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欢迎关注,共同探讨精神科临床问题。
(疗效判断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对病情有分析批判能力,社会适应力良好,能恢复工作或参加学习。2,显著好转: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对病情有一定批判能力,自知力部分存在,能从事简单劳动。3,好转:精神症状稍有好转,无批判能力,无自知力,在他人监护下进行简单劳动。
精神因素与冠心病有关系吗?
精神因素与冠心病有关系吗?
精神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系。长期精神紧张、激动、恐惧、暴怒都可促使冠心病发生,并能诱发或加重冠心病。临床上明显精神***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有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半数发病前数月至数年有慢性精神因素存在。另外,冠心病组中37%在心肌梗死发病前有急性精神***因素,而对照组仅9%。
当人精神紧张或激动、发怒时,会使垂体——肾上腺系统及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激素水平升高并产生如下效应:
(1)儿茶酚胺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已有狭窄时,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加重,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作用于外周血管引起小动脉收缩,使外周阻力升高,血压上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胆固醇沉积于动脉壁内,促使动脉粥样硬化。
(3)长期紧张可以造成高脂血症,同时改变血流动力学状态,使血液黏稠度增高,[_a***_]也被激活,释放血小板原子长因子,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且容易形成血栓。
(4)儿茶酚胺还可引起缺血心肌电生理不稳定,容易发生严重的心率失常。
由上可见,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在以上综合因素作用下,极易发生冠心病,并可使病情加重。所以,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一定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遇事心情平静,切忌动怒和激动,对于冠心病患者和冠心病高危人群更应加强精神文化修养。
此外,性格特点也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美国有协作组通过调查,把性格分为A、B两型。通过比较发现,A型性格的人中冠心病患病率高。尸检中也发现A型的人动脉病变更明显。有研究,对于A型性格,其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B型性格的两倍。所以,A型性格又被称为冠心病易患性格,是比较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A型性格的主要特征有:过分的抱负、固执、好争辩、急躁、紧张、大声说话、匆匆忙忙、好冲动、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B型性格者办事慢条斯理、不慌不忙、胸有成竹、无竞争意识、没有争强好胜的压力,紧张之后尚能愉快地休息。
A型性格易患冠心病与交感神经反复增高有关。交感神经反复兴奋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多,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导致冠心病;同时,还可使血糖升高,血脂增高,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强,这将促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可见,性格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对那些有碍于健康的性格,要注意自我调整,改变生活方式,正确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使自己的性格适应健康的要求,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性格、精神因素的关系不大。另一种意见认为:性格易紧张及遇事易兴奋者,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之遇事不慌不忙者要高出6倍。
国外有关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患者对于精神因素多忽略,而国内学者却颇为重视。据上海调查冠心病239例,认为从事脑力劳动,长期精神紧张、工作紧迫者易发病。人群中属A型性格(好胜心强,有敌视情绪,好攻击,缺乏耐心)者,冠心病发病率占75%,而属B型性格(与上述相反)者发病率低。其中有明显社会心理应激发病因素(夫妻不和、工作不愉快、儿女关系紧张、离婚、丧偶等)者占35%。
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叫做“七情”。七情本来是人的正常情志,亦即人体对于外界事物所作出的正常反应,但在某一情志的长期***下或突如其来的强烈***下,七情就可以成为产生某些疾病的原因。其机理是干抗了正常的气血流通。例如,怒则气上、忧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惊则气乱。中医学还认为:七情与五脏有密切关系,哪一种情志失常,就会影响其所属的脏气,如过喜伤心、大怒伤肝、惊恐伤肾、大悲伤肺、思虑太过伤脾等。因而,在冠心病的发病上,七情肯定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
如果再从病机上分析,长时期忧郁、压抑、思滤,都会引起气滞或气结。由于在气和血的关系上,气是起主导作用的,气机郁滞,必然会使血液淤滞起来,在中医学的术语上,就叫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在冠心病的临床上,这类病人要占很大比例,而中医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有效处方,如“冠心病二号方”、“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就是由活血化淤理气药组成的。
又如突然大怒,则气逆血奔于上,此时如果检查心跳,肯定大大增快,血压也会升高。再如忧思不解的人,往往会引起失眠、厌食,有的人甚至通宵不能入睡。长期失眠者,因身心得不到休息,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血压升高,脂代谢紊乱,不但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且使整个健康水平下降。这些都说明:精神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是有密切关系的。
中华养生源远流长,注重养生,才能远离疾病,获取更多养生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有关系,但是不是绝对。
精神紧张、过大压力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我国2018年“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中指出,心理社会因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什么是心理社会因素呢,里边包括外在跟内在因素两方面。
外在因素指的是我们对外界事情的反应性,如同样是上班迟到,有些人就觉得没啥事,有些人会紧张、焦虑一整天,这就是反应性不同。对外界敏感的人心理压力大,得冠心病风险高。
内在因素主要是指性格跟生活习惯。有些人活泼开朗,有些人抑郁寡欢,有些人积极锻炼,有些人抽烟喝酒,性格跟生活习惯不好的人得冠心病的风险也就更高。
有危险因素就一定会得病吗?
答案是不一定的。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抽烟的人会更容易得肺癌,但不是每个抽烟的人都会得肺癌,我们也可以见到没有抽烟的人同样也得肺癌。那危险因素指的是啥,比如说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讲抽烟更容易得肺癌,但对于你个人来讲,则不一定会得肺癌。所以,精神因素不好的人容易得冠心病,但不是一定会得冠心病。
我们应该怎么做?
即便如此,我们也都应该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减少冠心病的风险。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随手点个赞或者转发,若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健康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