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种类型的精神病有杀人倾向?是抑郁症,被害妄想症,精神分裂,人格分裂,还是其他的什么?
- 臆想症是因为什么产生的?该怎么克服?
- 公务员体检精神病史指什么?
- 促进精神疾病康复的因素有哪些?
个人认为,有自杀或***倾向的精神病人都是在清醒情况下的自主意识。理论上任何***人在发病状态其行为是无序的,有慌乱行为但也就像没头的苍蝇,不能对某件事停留很长时间。当然,***有很多种,但基本上很难保持对人的持久性的追杀,可以有攻击性但攻击行为跟清醒的攻击行为是不一样的。大多也就是破坏物品。绝大多数以***发作***实际上就是借口。
臆想症是因为什么产生的?该怎么克服?
谢悟空邀。
图片来自网络,可联系删除,谢谢!
臆想症是怎么产生的? 该如何克服?
臆想,是一种虚幻的心理活动,俗称幻想、异想天开。每一个正常人只要愿意,没事的时候都可以幻想一下,天马行空地异想天开一下,也是自娱自乐。
可是,当臆想变成了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症状,就成为一种疾病了。从心理和精神方面来分析,臆想症属于心理和精神之间的一种疾病。轻则偏向心理疾病,重则属于精神疾病。
臆想症是怎么发生的呢?
1、遭遇挫折和打击。
臆想症的患者,一般意志力薄弱,或有家族精神分裂症遗传病史,并且在成长过程中没受到过什么挫折,一旦遭遇深刻***,便有恐惧、慌张、逃避、被害妄想、过度高亢等表现。
多因患者心理脆弱,一时难以相信真相,在自我不断加深的心理暗示下,就产生了幻觉和行为异常。
例如:民间所说的桃花疯、失心疯。桃花疯多由失恋导致,而范进中举一时兴奋懵了,奔走呼号中了、中了,则属于失心疯。
2、大脑神经中枢发生疾病。
例如: 脑部肿瘤、脑炎等,都会造成幻觉,幻视、幻听、感觉异常……经过手术、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消除疾病恢复大脑功能后,症状自行消失。
从医学角度来诊断,桃花疯、失心疯都属于癔症。神经中枢疾病所产生的行为异常,则不属于癔症。
如何克服癔症呢?
癔症只能预防,不能克服。如果自己能克服,就不会得癔症了。
癔症患者需由家属带去医院诊断病情,医生会根据患者发病的原因和症状,对症治疗。属于心理方面的,精神科医生会建议家属去心理科治疗;属于精神科疾病,心理医生也会推荐家属去精神科咨询。所以,挂号不用纠结该看什么科。
预防臆想症,需要从小接受挫折教育,端正人生态度。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一些艰难险阻和失望打击,各种防不胜防的疾病、挫败、失利、被害、感情伤痛……都可能会遇到。
孩童的时候,每个人都有父母亲人的护佑,一些人学习和成长会一帆风顺。可是成年之后,需要自己去面对的人生,往往不如象牙塔里那样阳光美好。
挫折,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逃避现实和沉迷幻想,都不可能解决问题。如此,就需要我们练就强大的内心,敢于直面现实的各种不堪。所以,预防癔症,应该从孩子教起,让孩子直面挫折,懂得生命的意义,遇到问题勇于承担责任。等孩子成年之后,对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所帮助。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一般都不会得癔症。
大家好,我是回想,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喜欢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一开始感觉臆想症就像是一种精神类的疾病,但是在我看了介绍之后,我才有所了解原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臆想。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期望太高,但却有无能为力,宁愿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自娱自乐。自己的脑海中,刻画了一个以自己为主角的精神世界,以至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做出很多与现实不相符的动态。现实中很多事情与我们的主观想象有差异,毕竟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而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可以得到许多安慰。
其次:臆想症的产生,其实就是不愿接受真正的自己。
之所以会躲在自己的想象空间中,是因为自己并不愿意接受自己,不愿意接受弱小而无能为力的自己。也不喜欢通过努力而去成就自己,其实就是在逃避!自己什么状态没有谁会比自己更加了解,正确的认识自己才是你人生的意义,你要知道你想要什么,你要做什么。而不是活在想象空间中去躲避现实。
再次:不要去想太多,直接去做方法自然就出来了。
有些人总是喜欢在事情还没开始之前,各种揣测和打算。确实,提前有想法是好事,但是光去想并不能面面俱到,还有很多突发事情和没有预料到的结果。遇到事情,在简单的思考之后,直接去做,方法不对再改、再做。总会做好。做不好还有经验,做好了那就是成就。当遇到一件事情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着手去做,很快你知道该怎么做了。
最后:克服就是大胆去做!
遇河搭桥,见招拆招。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管是困难也好,自身因素也罢,办法总比困难多。就是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人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想要真正活出自己,就要真正的掌控自己,人心合一。多做一些自己应该做而不愿意做的事情,你会发现你会成长的很快。加油!
医生会跟你说"臆想症"是病,那我告诉你只要不[_a***_]正常生活,不影响正常的社会行为那都不是事,人的大脑除了支配正常的日常生活工作外,就是处在一种天马行空的臆想幻想中,实际上这是人类的潜能,潜意识的自我开发过程。
臆想症其实真正的具体致病原因是没有研究清楚的。在医学上认为是由于多种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等)导致大脑本来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功能状态被破坏。
最终会导致患者出现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异常。
异常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超出了正常精神活动波动的范围,因而或多或少损害了患者的生物及社会功能的一组疾病。
谢邀:
臆想本来就是无可厚非,不知各位大神臆想过没?反正我现在经常臆想,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常常托着腮帮子瞎琢磨,应该是苦思冥想。
凡事需要把控个度,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也是比较令人惊悚的。吃饭吃多了撑得发慌,酒喝多了摇摇晃晃,小草遇上暖阳就疯长,邂逅秋风就会枯黄。
臆想症就是太过了的缘故。心性内敛的人容易臆想,凡事提不起又放不下,揣在心里硌应。比喩吹气球,无节制地往里加气,最后吹到爆,这是考量肺活量的话题。
碰上叫人心碎的事,不能自抑或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了,就比较容易抑郁。臆想症应该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严格的说是病,得治。
活沷开朗的性格,遇到事情呵呵几声的人不太容易得臆想症,因为人家心大,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地陷下去有胖子填着,雨来撑伞,寒来添衣,饥则食之,打盹眠之,这一切缘自心态,缘自后天修为。
我不是专业人士,胡乱叨咕几句,话不到点上,囿于我的认知范围,请谅解。
公务员体检***史指什么?
考公务员的有***史是指考生在过去曾经被诊断为患有***或精神障碍,或者曾接受过精神治疗的记录。此情况将被视为一种不利因素,可能会对考生的公务员招录前置条件或入职资格产生影响。
考生应当在考试或面试前如实申报,以便招聘单位进行科学、公正、准确的评估和决策。
同时,考生还应当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密切关注考试招聘公告,并对自身的精神健康状况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控,避免因身体问题影响正常的招聘进程。
促进精神疾病康复的因素有哪些?
你好,哪些因素能够促进精神疾病的康复,我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多精神疾病,呈隐匿性起病,初期可能逐渐表现为一个性格方面的异常,如孤僻、离群,爱挑理,总是歪曲他人的意图。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某种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如果能够及时被发现并得到相应治疗,那么病情将可能被有效的控制。
二,依从性良好,能够持续的治疗:很多精神疾病的复发可能都与停药有关,然而,对于大多数精神疾病来说,最保守、有效的办法还是服药,抑制症状,能做到“根治”的并不多,这就要求我们患者群体和家属共同协作、努力,最大程度的监督和自我管理,做到遵医嘱服药。
三,恢复社会心理功能:这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对于出院且缓解期的患者予以正确的心理治疗,并及时评估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有针对性的予以康复训练,患者的康复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四,有效的家庭照料和支持:家庭监护人的作用至关重要,根据我多年临床经验,家庭成员中,能够提供持续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明显,要知道,最好的康复场所是让患者回归到社会之中,这就离不开家属的全力支持;
五,精神疾病单一,不合并其他疾病或物质依赖的个体,往往预后更好: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单纯的抑郁症,单纯的躁狂症,治疗上一定要易于合并人格障碍或合并物质依赖的个体。
六,有效的社会支持和管理: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人的康复和预后,并建立了相应的档案信息网络,当地基层管理人员会定期对网内患者进行管理和随访,并可能提供免费药物,目的是确保患者病情稳定,最终能够回归社会,这也是关系到患者康复成功的基础。
以上是我对于精神患者康复因素的一些理解,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请继续关注,我将每日更新医疗科普
促进精神疾病康复的因素,要比精神疾病的诊疗本身外延大很多,从群体的意义上来讲,涉及到从国家、社会、家庭到个人等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现代医学认为:健康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影响因素所共同决定的,而不是由其中的单一因素引起的。
本文将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影响因素进行阐述
一、生理层面
1.首先要进行积极就医,早发现早治疗,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跟疾病所处的阶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做到早发现,进行积极治疗,就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和其他并发症及,促进精神疾病康复。
2.医生定期随访和监测:精神疾病从疾病分类来看,也算是一种慢性病,需要一段时间的规律诊疗才能治愈。所以需要和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协助关系,在康复的过程中,要接受医护人员的定期随访和监测,主要家属或监护人,也要积极和医护人员保持交流和沟通,把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偏离预期的症状反馈给专业人员,方便他们及时调整诊疗方案和策略。
二、心理层面
首先,要让患者学会自我接纳,得了精神疾病的人,往往都有病耻感,甚至有部分人在发病状态下,没有自知力,所以要在正常状态下时,让患者意识到精神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病,是可以被防治的,而且疾病的发生,是有一定的生理原因,不是以个人意志可以转移的,现在社会上有精神病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后,照样可以正常的回归到社会和家庭生活,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可以为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比如“美丽心灵”电影里面的纳什,就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同时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数学家,还获得诺贝尔奖。
其次,心理专业支持方面,精神疾病,有时候不仅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心理辅导和咨询,才能从根据上实现精神康复,所以必要时,可以寻找当地的心理咨询师专业人员进行协助,以深圳为例,深圳部分地区的精神卫生中心,已经建立了以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社工和家属这样五位一体的小组,来促进***患者的康复,经过临床实践和实验,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最后,也是更加根本的,就是实现个人成长,精神康复的促进,外界的帮助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所以要从根本上实现个人成长,就更能配合精神科专业治疗,促进精神康复,可以让患者多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者参加促进个人成长的相关活动。
三、社会层面
这里的社会层面,还包含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因素
首先,精神康复的促进,家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支持环境,可以让***患者更好的走向康复,家人的理解会让***患者更容易被自己和外人所接纳,家人的照料是疾病康复和走出社会很重要的一环。
其次,社会接纳很重要,现在社会公众很多人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误区和偏见,觉得***人有点可怕,其实90%以上的***患者在服药和正常状态下,和正常人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他们更需要被关怀和理解,社会的接纳,会使得他们更好的走向社会,也更加有利于降低***人的肇事肇祸率。这方面需要全社会,尤其是职能部门,新闻媒体进行正向的引导和宣传。
最后,要有国家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国的精神卫生的供给***是相对不足的,随着精神疾病的高发,这种矛盾更加明显,以单病种”精神分裂症”为例,目前的发病率大概在0.6%-1%,但整个国家目前有精神科资质的一生只有两万多名,以深圳为例,深圳的精神科***非常紧缺,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精神科医生大概只有300名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康宁医院,区级精神卫生中心,留到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很少,更别说普通的社康中心,所以国家要加大这块的经济和配套投入。我们国家最几年也在加大心理精神领域的政策扶持,包括出台了10部委试点方案,健康中国2030方案等,极大的促进了相关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国家对精神患者的态度,可以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人的康复之路需要各方面的参与,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方面会做得越来越好!
以下是本次回答的思维导图
我是心联盟姚国辉,心联盟有10000+心理咨询师,70+心理学爱好者城市社群,如果要了解更多关于精神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