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度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知力吗?
- 精神疾病患者无法意识到自己患病吗?
在本病诊断中应强调指出,大多无意识障碍,妄想,幻觉,思维,情感障碍都是在意识清晰情况下发生的,病人一般无智能活动缺陷,大部分病人因缺乏自知力不肯主动求医,各脏器无特珠病变,神经系统检查也无异常发现。因此,治疗上适当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各种综合治疗措施全面考虑。
精分症患者自知力缺如,是普遍性的。其本质上就是最严重的精神病,再分别轻与重没有意义,不及时治疗都可能衰退为痴呆症。
在氯丙嗪发明之前,精分症大多在青壮年时期就衰退为痴呆,所以它曾经又叫“早老性痴呆”。
轻度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知力吗?
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自知力,没有求助动机,没有痛苦感觉等,这和一些传说有关,也和一些资料的介绍有关。
有句俗话,孙膑吃粑粑----装疯卖傻。孙膑当然是装疯,但写书的人可能认为真的疯子就是吃粑粑。在明朝,元凯,朱棣等等很多人都上演过吃粑粑的闹剧,还真的蒙了很多人,逃过一劫,说明人们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就会这样。
但实际上,你如果到***院看看,那里住院的一般都是比较重的,没有一个吃粑粑的,就是没人管的,马路边垃圾箱捡东西吃的,他们也是捡剩饭,别人不吃的,甚至发霉的,但他们绝不去厕所找吃的。
多方面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是有自知力的,就是比较重的,不发作的时候思维也是正常的,只不过发作的时候,焦虑太高,人处在失控状态,思维,行为才难以理解。
正确认识疾病,才能让更多的患者康复,也让患者家属尽快解脱。
如果问题是题主自己想问的 可以说 提问的此刻~有自知力是毋庸置疑的…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临床多发于高中阶段 (世界观 价值观形成建构期)心理层面无法整合内在冲突 以症状方式呈现的心理防御…
轻度症状 早期求助 发现处理冲突 整合… 可以有治疗效果!
谢谢平台邀请。
所谓“自知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认知能力,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缺乏自知力的。
亦即“不承认自己有病”,常常需要家属将其强制性地送到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
但对于轻度精神分裂症而言,一部分病人知道自己的自言自语、幻听或妄想是不正常的,但自己又控制不住,摆脱不了,这一部分病人可以视为存在着“自知力”;
也有一部分病人虽然承认自己不正常,但只是承认某一部分症状不正常,对其妄想的存在则坚信不疑,我们临床一般把这部分病人称之为存在着“部分自知力”。
有自知力还有一个临床价值在于,可以利用病人的自知力和主动求助的愿望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这就要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要好得多,可以达到“标本兼治”之功效;
自知力越完整,往往其依从性越好,其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也就越好。
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它任何一种疾病一样,越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自然效果也就越好!
而这一阻力常常来源于家属,很多家属不愿意从内心接受自己孩子或家人罹患精神分裂症这一残酷的现实,或不忍心把病人送到精神卫生机构,常常使患者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这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感谢邀请,精神障碍不同于其他疾病,我们在临床治疗时经常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自知力,也就是病人对自己疾病的认识及批判能力;所以自知力也是评判患者精神障碍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首先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后,多数人会主动求医,尽快查明原因去对症治疗;这说明我们对自己的疾病有认识或者感知,我们能正确评判并为此***取行动;而精神疾病患者则不同,因为他们出现精神障碍后会影响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功能,很多精神症状不会出现在躯体表现上,病人不会有身体方面的不适,精神症状往往在患者的思维内容或感知觉上出现问题,虽然很多症状是歪曲的知觉体验,但对于患者本人来说确实感同身受,自然就会相信自己的所听所想,甚至会让病人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出现紊乱行为表现。
这时家人发现患者行为异常,会要求病人住院,但病人觉得自己确实体验了某些异常表现,比如确实听见有人在骂自己,当然需要还嘴,确实看到有人跟踪自己,觉得他来伤害自己不是正常的反应吗?如此看来,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病,确实有一定的“原因”。但这些所谓的“原因”都是精神症状,他们虽然在患者主观体验中存在,但与现实不符,是我们的大脑欺骗了他们。
那我们精神疾病的患者都没有自知力么?当然不是,大多数重性的精神障碍确实病人无明确的自知力,但在神经症、情感障碍等疾病中很多患者还是有一定的自知力的,他们能主动求医,寻求帮助,能够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医嘱服药;经过系统治疗这样的精神疾病还是可以缓解甚至痊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