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卫组织:电子游戏上瘾被列为精神疾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世卫组织:电子游戏上瘾被列为精神疾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来,让我们把“游戏”二字替换成“足球”试试看效果~
“互联网学习障碍”的9种症状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列出了9种症状,满足其中5项,才能诊断为“互联网学习障碍”:
1、完全专注足球。
2、停止踢足球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踢足球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踢球时间,无法戒掉足球。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足球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学习。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踢球时间。
8、通过踢足球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足球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是不是换过以后感觉好很多?但是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这时候专家就会说了,“足球好歹强身健体,玩游戏能玩出什么成绩?”电子竞技走到了今天,甚至都入选亚运会成为了表演项目,居然还要被歧视,被妖魔化?游戏当然不能跟足球相比,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不同的体育项目罢了,只不过电子竞技还太年轻了!足球有世界杯,哪个大型***游戏没有自己的“世界杯”?足球能出成绩,能有国家队,能出世界冠军,能有足球产业,***又何尝不是?只不过足球更加多的是身体层面上的比拼,而***更加多的是脑力上的比拼罢了,技术、战术层面上的比拼,电子竞技不逊于任何体育项目!那专家又要说了,“脑力的对抗也能算运动?”脑力上的比拼就不是运动了吗?那国际象棋等项目该何去何从?
万物都有利有弊,吃饭吃多了还导致肥胖三高呢,全在于一个字,“度”。沉迷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生活,这当然是错的,但是错不在游戏,在于人,在于对度的把握。游戏是电子竞技的基础,一味地否定游戏,给游戏人群贴上“病人”的标签,无异于抹杀电子竞技的未来!不过这种事专家们也没少干,凡事都要以学习为主嘛,不然中国足球为啥迟迟不见起色?
所以,我不赞成这种观点。在当今的世界我们如果可以轻易地界定玩游戏就是一种疾病,那在“头号玩家”的世界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界定“沉迷现实”的人,患上了“现实成瘾障碍”?这无非就是个人的选择,简单粗暴地批判是不会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深入的了解,理性的分析,才能协调两者关系,协商出方案和分级制度,帮助游戏科学地发展,为普通的生活提供不普通的快乐和精彩!
以上。
要是我没看错的话,这个规定是6月18号公布的,并于6月19号正式生效,没错,一直以来备受广大家吐槽的游戏成瘾被列入了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了精神疾病,其实看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应该高兴的,毕竟游戏成瘾真的会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记得前段时间有很多家长在公开的媒体平台上多次抨击游戏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是毒瘤,应该将游戏消灭掉,换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类似这样的言辞一下子在网上掀起了轩然***,网友的评论分为两大派
回到我们的问题本身来,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行列这个做法其实也是间接性为游戏正名了,游戏本身没有错,成瘾了是因为生病了,而且规定一旦生病就得治疗,这无疑给了很多盲目而又无所适从的家长指明了一条正确道路,给世界卫生组织点赞。
谢邀,我搞不懂,人玩游戏就有精神疾病,不玩游戏就没有精神疾病?那么喜欢看电视剧或者***大片也有精神疾病吗?你开发者不弄出来,谁会去玩呢。
人的正常心理,什么都要一个结果,看电视剧***或玩游戏都一样,都恨不得看出一个结果,玩游戏玩出一个结果,玩游戏有害无益,好像是精神***,毒害下一代,应该禁止。
游戏障碍并不是一种独特的或全新的现象。它只是一种更普遍的强迫行为障碍的文化表现。人类在某种程度上与老鼠没有多大区别。我们有一个奖励系统连接到我们的大脑。当我们拉动杠杆并获得奖励时,我们就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拉动杠杆。它内置于系统中。我们只需要知道应该何时停止拉动该杠杆。对于一些人来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且他们可能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将他们的手从杠杆上移开。
图示:如果按下杠杠就给以食物或其它奖励,那么这只老鼠会不停的按杠杠,它并不是迷恋上了杠杠,它迷恋的是奖励。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将游戏障碍,增加到ICD-11(国际疾病分类)的草案中。许多人称这种疾病为“游戏成瘾”,尽管术语“成瘾”本来是只用于物质造成的生物成瘾。而游戏障碍其实只是一种纯粹的强迫行为。
什么是游戏障碍?
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草案(ICD-11)中将游戏障碍定义为游戏行为模式,其特征在于个人对游戏的控制受到削弱,游戏优先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要诊断游戏障碍,该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严重到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造成重大损害。
大脑是情绪,思想和行为的器官。大脑的功能不仅取决于各种类型的脑细胞的健康状况,还取决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模式,连接强度。因此,许多潜在类型的精神障碍只涉及神经元的连接模式,并没没有任何传统的细胞病理学方面的改变,即是一种精神障碍病不是一种神经障碍,如果按中国传统分类。精神障碍的主要特征是他们的临床特征:情绪,想法和行为的典型特征。
其实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的DSM-V中就已将“ 网络游戏障碍 ”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关注焦点” 。DSM中对于网络游戏障碍是如此描述的:
经常与其他玩家一起重复进行使用基于互联网的游戏,并在一年内必须满足以下五项标准:
- 专注于或迷恋网络游戏。
- 不玩网络游戏时表现出退出/戒断症状(如情绪暴躁失控等)。
- 玩游戏的时间进行性增加。
- 该人在试图戒游戏时,遭遇失败。(就是你宣布戒烟戒手机戒网,最终失败)。
- 该人失去了对其他活动的兴趣,比如其它爱好。
- 该人即便知道了游戏已对他们的生活造成[_a***_]影响,但依然继续过度玩网络游戏。
- 该人对他人撒谎,称自己已经很少玩游戏(躲起来悄悄玩)。
- 该人利用互联网游戏来试图减轻自己的焦虑或内疚,即将游戏视为一种逃避方式。
- 由于过度玩网络游戏,该人已经失去各种人生机会或让自己已经处于风险中,比如被辞退等。(因为玩游戏而让工作、学习和生活一塌糊涂)
作为一种强迫型障碍,游戏障碍也会产生失控的因素。比如,游戏障碍者即使在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做的时候,也无法摆脱他们的行为,这导致他们伤害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当然,并非所有狂热的玩家都会失控。强迫行为是典型的人类特征,并且可以非常适应。我们不会批评狂热的艺术家或运动员。但是,作为一个狂热的玩家则多少会承受一些不公平的耻辱。但诊断游戏障碍,它必须对你的生活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它必须造成伤害。
游戏障碍现象,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种强制行为,比如赌博,适度进行是一项无害的***活动,所谓小赌怡情。但如果***让你的生活陷入毁灭性的危险中,它就成为一种障碍,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多数***的只是图一个乐,但有少数人却可能会因此倾家荡产,这种行为在***学家眼中,就是一种精神障碍。
游戏障碍或其他有害的强迫行为往往是某人生活中更深层次问题的症状。
但解决这些显露出来的问题,是解决更深层次问题的有用切入点,只要我们不要忘记其下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今天在留守儿童中手机游戏泛滥,这和他们与父母分离,而爷爷奶奶辈完全无法约束这些孩子的行为是紧密相关的。
图示:迷恋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慰藉。游戏就是卖火柴的小姑娘眼中看到的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