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人经历一些坎坷,就会把佛教之类的信仰作为精神寄托呢?
- 我的老师说“有思想的人会活得很痛苦”这句话怎么理解?
为什么有人经历一些坎坷,就会把佛教之类的信仰作为精神寄托呢?
电视剧《换了人间》***逛寺庙,说“佛教不是迷信,是文化。”还以为是编剧编的,一查还是事实。
于是花点时间了解一下佛教,发现它是披着宗教袈裟的唯心主义哲学。经各代***发展宏大的哲学体系。
凡心的问题均可以从中找到解决之道。《美国工厂》曹德旺拜佛不知道诸位看官如何理解呢?信仰?精神寄托?还是别的什么?
一个人要是极度生气的情况下,不发泄出来,就会疯掉。精神在高度紧张或压抑下,也要找一个寄托,以求释放紧张的情绪。佛教被一些电视神话的无所不能,所以人们宁可信其有。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生活和工作节奏也大大加快,容易让人产生压力感,挫折感和经历坎坷的感觉。过分的神经紧张容易产生心里疾病,比如强迫症,焦虑症,忧郁症等等。适当放松心情,有利于自我身心的调节。佛教类的信仰就像一个心理医生在帮你调节情绪,对于你应对心理压力,放松心情有帮助,所以能够用佛教理论调节心理情绪,应对心理压力我觉得没有害处。因为你依靠自己的能力能自我身心调节,这也是你的一种能力,让你能应对各种困难,不至于心理垮掉。如果你自己不能调节,那就需要心理医生帮你调节。心理医生一套也是帮你开解心理,让你放松心情,看开想开,应对各种生活压力。佛教的很多理论,既然对很多人能起到心理医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好呢?因此能把佛教信仰当成心理寄托,我认为不是坏事,他能自我调节心理,应对生活压力,安抚自我情绪,不至于让自己变得神经质,慢慢自我的心理也就变得比较强大,不容易被困难和压力打到。而且有佛教信仰的人相信因果报应,做事有底线(有些事不敢做怕报应)。不像有些人为达目的,什么坏事都敢做,做人做事都没有底线,这种没有底线的人是彻底没救了。因此佛教这样的宗教信仰,对很多人心理都有心理安慰作用,这有什么不好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有佛缘吧,有些人经历了一些坎坷或挫折后就开始信佛,但还有很多人受挫后依然不会信佛,也不会有任何宗教信仰,究其原因,还是“缘”字使然。
因受挫而开始信佛的人,他们最初应该也只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接近佛教,对佛教有天然的亲近感和好感,久而久之,会接受佛教的一些观点。
比如三世因果观,好人好报、恶人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等劝导人们无论在何种环境及境遇中,都坚持行善积德、为自己今生及来世培福。
那么慢慢地,那些曾经经历了一些困苦和坎坷的人会放平心态、放下心结,以平常心看待过往所经历过的那些苦难,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因为有了信仰,面对一些不平和挫折时,他们依然对生活抱有希望,对他人保持一份善念,总比没有信仰,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乃至报复他人和社会的人要好很多。
一个人年轻人,当他大学毕业时,认为只要给他一根撬棍,他就能把地球撬得乱转。
但是,当他进入社会之后,他才发现,即使给他一百根撬棍,他也撬不动什么,很是沮丧,他开始了新的思考,思考的结果:他发现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自己很妙小,微不足道,他开始思考人生是什么?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世界是怎么回事?思来想去,他发现人类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逃离死亡,获得永生?
怎么样才能获得永生呢?人生必须找到一个精神依托,他找来找去,找到了并想信了智者们设计出的各种宗教和各样各样主义和信仰,因为宗教中有上帝、佛、道等等神,他们可以永恒存在的,不生不灭,各种主义里有人们梦想的东西,这样就可以转移人们对死亡的集体恐慌,获得心里安慰。
我的老师说“有思想的人会活得很痛苦”这句话怎么理解?
有思想的人这种痛苦是不同于普通人的痛苦的,古话说:圣人眼底先掉泪,因为先知们提前就看到了悲的结果,但是有思想的正义者并不自悲,他们要在这悲残世界上打造出一片光明的天地,.燃烧自巳照亮别人,他们的苦是不同于一般人的悲哀。
有积极的思想是好事。这得看,你有好想法后怎么办,如果有思想了,积极改变自己,去努力拼搏,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你会很充实。也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要你去克服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自己的怯懦无能斗,应该也是其乐无穷的,有理想的人是不会寂寞和烦恼的,即使有也很快会过去的。因为你有梦,有梦的人,是幸福快乐的。如果你有思想,是成天空想,怨天尤人,无所事事,行尸走肉,那是痛苦的,而且极端痛苦,应该是生不如死,自杀的人中可能有你。这就要看你怎么去正确利用你的思想。你应明白,不怕办不到,只怕想不到,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实干,一定会离成功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