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自学医学?
- 如何从化学、生物或中医的角度看待“良药苦口利于病”?
自学中医,先准备一部宋版汤头歌诀!汤头方中,有药物组成。
用法。
功效。
主治。
药理分折,脉象,病情形象,这样只能自治,
再学脉法,脉学四诊。能这样学习,不成良医,也算儒医。
医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学科,根据方向不同也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主要研究的是医学的基础理论,包括生物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临床医学主要是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的。一般一个医学生要接受多年的教育并通过考核后才能成为一个医生,普通人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
真心要自学的话,建议要有较好的有机化学基础,然后才能学习生物化学。之后可以学习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其他基础医学理论。然后可以学习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学好基础医学,否则临床医学的知识都是空中楼阁,完全不能理解原理。但基础医学的难度非常的高,需要真正有能力和有耐心的人才能学好。
我想,问题中的自学说的是没有经过大学的专业学习或者是拜师学习。
自学,这是人一生学习的基本方法,有谁在自己的案头上摆放的不是书呢。再说,在大学里学到的那点东西实不足于论道。
学习中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很重要。要是为了名利去学,为了发财去学,我就要给你泼冷水了,还是不要学了,你将一无所获。要是真心热爱中医,不管是师学还是自学,你都会有收获的。几乎所有成功的人都不是从学校出来的。
怎么能学好中医呢,我想要做到几点,一,静心。心不静不可以学。二,虚心,心不空不可以学。三,勤思考,学而不思是白学。四,勤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总结悟道。
我是自学的中医,就说说我自己的经验吧。首先你得真的想学,也就是说有志者事竞成。学中医倘若没有三五年时间,几乎入不了门。有了决心就开始读书。很***,中医著作即便汗牛充栋,也无非讲的那几块: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经络脏腑,本草,脉学等等。不要被吓到了,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是这么读书过来的,语文算数英语巴拉巴拉,不同的是,中医这几大块基本上是相通的。
读什么书呢?这取决于你目前的文化水平,若你本身中国传统文化书藉读得多,恭喜你,你直接上手《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四大经典得了,起点高,走得远。倘若读这个费劲也别气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从大学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开始也无妨,只要坚持下去,高山之巅,未必不会殊途同归。
你自学的过程中,可能有些自命为有科学素养的人不时会打击你,也别鸟他,万有引力和相对论治不了感冒。待到你功成之时,你只会感谢老祖宗给你留下了这么一笔丰厚的财富,让你和你的家人从此远离病痛威胁,更健康、也更有安全感的享受着人生。
也許世上沒有一生下來就有“基礎”的人吧?
你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無法所謂自学。因為,你沒有自学的天赋。
相信我的話,倒不如去學習其它的技艺,因為医药学的难度远超其它技艺。学习其它技艺學到五六成不會傷人,然而只有五六成的医药知識,有時候就會傷人。
如果單純為了自治而學医,這無所謂,倘若想吃這碗飯的話,就必須三思而後行。
三分鐘的熱血永遠無法学到什麼東西的,堅持到底才能學有所成。
想學習醫药,一是拜師,二是看书,三是考入院校,再無其它門路。
至於如何自學的問題,這是一個無法規定的問題。
如何从化学、生物或中医的角度看待“良药苦口利于病”?
中药五味是指药物具有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是人们用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但也有的药味是依据中药功能和药效确定的。苦,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消炎抗菌、燥湿坚阴等作用。苦味药主入肝经,一般来说,中药的苦味又多以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主。
良药苦口利于病,***皆知。
大多数中药或多或少都带有点苦味,但味极苦的中药却也屈指可数,如苦参、山豆根、北豆根、鸦胆子、黄莲、木通、龙胆、黄芩、黄柏、栀子、知母、地榆、茜草、枳实、厚朴、苦楝皮、金果榄、马钱子、穿心莲、熊胆等。中药所含的苦味成分绝大多数为有效成分,如金果榄所含的降血糖成分掌叶防己碱;马钱子所含的成分士的宁;大黄和番泻叶均含有番泻苷而具有泻下、抗菌和止血作用;黄连、黄芩、黄柏、北豆根、苦参等主要含生物碱,皆具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而栀子、知母等主要含苷类成分而具有抗菌、解热、利胆等作用。
中药之苦味,黄连当是首位。
黄连之苦,几乎尽人皆知。黄连所含的抗菌消炎成分小檗碱在水溶液中有苦味,而黄连的小檗碱含量为7%左右,其苦味可想而知。人们都知道蜂蜜味甜,其实也有苦的。蜜蜂***黄连花汁酿造的蜜,其味极苦,具有类似黄连的功效,对治疗伤寒、热盛心烦、菌痢、喉痛等疾病有不小作用。然而,小檗碱还不算最苦的成分,另有一味中药——龙胆,含有2%的龙胆苦苷,而龙胆苦苷在水溶液中,有苦味,该成分是龙胆清泻肝胆实火的主要成分。
黄连、木通之苦病人尚能接受,最难吃的苦味当属穿心莲,其味开始尝时不苦,稍许即苦而持久,不仅极苦,而且苦至咽喉,经久不减。所含的苦味成分穿心莲内酯等不溶于水,是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穿心莲内酯,含量可达2%,其抗菌消炎作用强于氯霉素与痢特灵,中医临床也较少用。但在煎煮过程中,由于受其他成分共溶或助溶作用,可使其溶解度增高,仍有抗惊厥、解痉、解毒作用。
从化学、生物或中药的角度看来“良药苦口利于病”还是有其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