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检究竟是查疾病还是查健康?
- 《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 为什么医生要写病历?
-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科学要解决人类什么问题?
体检究竟是查疾病还是查健康?其实这两种目的并不矛盾,体检确切的说为了更好的预防疾病而***取的一个措施,或者换句话说,是筛查可能疾病的手段之一。之所以要体检,是因为体检可以筛查除一下特殊器官的疾病外的身体的健康或疾病情况。因为有一些是沉默器官,体检未必能查的出来,比如肝脏/肠道/肺等等。
尤其是现在很多慢性疾病的高发,很多人都是在体检过程中才知道自己有这些问题,而体检发现的也算及时,比如血压和血糖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调整,因为这些疾病都有前期,前期如果靠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的好,那么是可以逆转疾病,以后不用服药,可以恢复健康的。因此体检也可以说是预防疾病的一种手段。不是有句话叫早发现早治疗吗?
另外,体检的必要性还在于很多人对身体的认知不够准确。就拿疲劳来说吧,一般我们遇到疲劳时,甚至还会伴有眩晕,但通常会被认为最近太累,熬夜来,休息一下就好了,但这往往是肝脏/肾脏/肠道等发出的求救信号,可能是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如果不去理会,可能身体就会逐渐出现疾病的状态,直至出现严重的后果。那么体检时,指标上会注明问题都出在哪里,小问题可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而大问题需要就医进一步检查,这也可以预防很多疾病发展至晚期,所以体检,既是查疾病也是查健康,尤其是现在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他们的身体比同龄人要好不少,他们本身也具备了一些把控自己身体健康发展的能力,所以他们基本不体检的。与此相反,我的同事和我的大部分朋友,特别是那些50岁出头将近60岁的同事,饮食起居没有太多的限制(因为不知道以什么作为参照标准),从外观上看就不是很精神或者说有点老态的那种,所以他们体检的目的基本都是查是否存在疾病的苗头,毕竟绝大部分病(特别是癌症)越早发现越容易治愈。
在此顺便澄清一个观点:体检不是预防。就目前各种体检的群体看,就是为了早点发现疾病早治疗而已,不是预防,因为预防是以不出现疾病苗头为目标的,体检没有任何阻止疾病苗头出现的能力。我们单位二至三年体检一次,有一次体检检出一个胃癌晚期,进行了胃部全切除,体检是不是预防自己判断。
体检到底是查疾病还是查健康?在陈医生的专业角度来看,我认为这句话对体检还有误区。
首先,如果单纯说体检是为了查疾病,那会让你失望的。因为疾病有多种,可以说目前为止,陈医生还没见到有任何一本正规医学书籍能把人类所有的疾病完整收录的,而我们光光那几个体检项目,并不能排除所有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事实上更多的人体检后都没有多大的问题是,但是注意:这不代表体检没有意义。因为我们实际上如果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可以从各项检查数据的量变中,看出身体质变的信息。比如尿常规可以能会提前告诉你一些肾脏相关疾病;测血压可以告诉你未来可能存在哪些健康风险等等。
其次,如果单纯说体检为了查健康,这很容易让你陷入“***体检”。在医院里面,每年参加体检的人是很多,但很大一部分人都属于“***体检”,不是说项目是***的,而是没有针对性,四五十岁的人竟然查的体检项目跟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一模一样的人,真的一抓一大把。
这其实忽视了疾病在每个年龄段的发病风险高低,像胃癌、结直肠癌在45岁的发病人群最多,但是快50岁的人还没做过一次胃肠镜的占大多数。
最后,体检应该是查健康与疾病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方式。
一是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体检项目应该有所不同
二是不管体检查出疾病还是查出健康,都是双赢的,尤其是对于肿瘤的筛查,大部分肿瘤并没有早期症状,因此要想发现早期癌症,必须进行健康体检筛查。
三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及家族史等做侧重点疾病筛查,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体检前,最好先填一个健康问卷;
2.常规项目一定查,一般检查项目缺一不可;
3.地区多发病要重视;
4.特异性检查肿瘤的早期筛查。因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指标,可***用影像学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综合筛查。
体检是在检查健康的风险,目的是及早发现身体各项指标的异常以及疾病出现的早期信号,评估体检者的身体健康水平、健康风险因素和促进疾病的早发现。
因此,体检主要还是以查健康为主!!!当出现异常时才会需要到医院去确诊疾病!
体检从根本上难查出[_a***_]、重病!更别说查健康了!查出来的都是重、大、等、死的疾病(不是切这就是切那的),查出来的健康只是你的病还没爆炸!所以,别指望体检能给你解决健康与疾病的问题,看到好的结果开心一乐,不好的结果只当是捐款做善事了,别当真,别较真,更别将自己弄得人财二空!
《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伤寒杂病论》自序称全书共16卷,但与史载卷数不一致。从王叔和 整编后八个世纪,到宋代经过“校正医书局”考订后,分为《伤寒论》与 《金匮要略》二书,流传至今。该书:
第一,系统化了中医临证学。
《内经》多属于基本理论,其临证治疗大部分是针炙。《伤寒杂病 论》的临证内容则十分系统,而且大大超出了《内经》。 例如,《内经》 把热病的病程归结为12天,一天传一经。
《伤寒论》也肯定“传变”, 但时间和次第,并不死板:有传、有不传、有循经传、有越经传、还有直 中。有一经病、有二经病、三经病、有合病、并病、坏病等,更加符合实 际。
该书基本内容分两大部分:其伤寒部分,总结有3***法,113方。
开辟 了热病学(传染病学)的道路;其杂病部分论述了内、外、妇各科40余种 病,实际方剂有176首(除去重复和只有方名者,为后世分科发展奠定了基础)。全书用药200余味,这在汉代是很高水平的临证全书了。
第二,基本确立了辨证施治原则。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一大特色,是理法方药统一规律的概括。 《伤寒杂 病论》一书,基本上体现了辨证施治的模式。例如:
四诊察病:《内经》对疾病有时侧重从症状或脉象下诊断。
《伤寒杂 病论》则通过大量实践经验运用了脉证合参,发展了诊法。
八纲辨证:如《伤寒》第七条,《金匮》第三篇等,都区分了阴阳的 病型;《金匮》第一篇区分了表里的部位;《金匮》第四篇区分了寒热的 征象;《伤寒》第七十条着重了正邪的虚实。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该书 中运用的很成熟了。
六经分证与脏腑分证:伤寒感外邪,所以按六经分证,阳经由表及 里,阴经由实而虚,符合临证实际。杂病多属内伤,所以脏腑分证更有意 义。
治伤寒以袪邪为主,治内伤以扶正为主,不同分证,有各自的临证价值。
八法治则:该书运用了八法。 如治伤寒重在攻邪,故以汗、吐、下为 主,也有温、利、和,如第277、381、387各条。
治杂病则多用补法。该 书的八法与现在所说的八法只有一项差别,即现在的“消”在该书中是 “利”。
总之,表证用汗法,里证用下法,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热证用 清法,寒证用温法等,该书是十分明确的。
该书也有局限:如伤寒传经理论还有某些机械论,关于不可用“本命 肉”之类的论断都是不科学的。
为什么医生要写病历?
我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病人;二是为医生自己。
为病人。写病历可以更细致的整理医生的思路合记忆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方便病人二次住院及转诊使用也方便医生自己的同事对病人及时的治疗,因为一个医生不可能一直守着一个病人他要是有事,病人出现突发情况要处理没有病历怎么办?还有病历还能为科研提供帮助譬如为本地疾病发生防控提供依据。等等!
为医生自己,现在实行的是举证倒置,也就是一旦出现医疗***医生必须证明自己无错,病历就是医生最好的保护手段,因为他详细的记录了病人整个病情和治疗过程,现在打官司病人的律师会反复从病历找毛病,尤其致力于把医生的修改推为篡改,也许有杠精会说为什么会有修改,你想想一个医生管那么多病人就因为写错一句话再重写一遍也不现实,就是现在逐步实行无纸化病历,医生也有打错字时候。
总之,医生花费巨大的精力详细去书写病历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是必须的,病情诊断结果没有还是医生吗?这是反应医生的医术和对病人的责任和对这份职业的尊重。其实做任何工作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做好,做出成就感就是对工作和自已的最大负责。
我还以为是普通网友问的呢,原来是同行,医生为什么要写病历,很简单 为了记录病人的病情发展 ,就想老师要写备课记录一样,病人住院 即使归你管,你也不能保证每天都在医院,也有别的医生替你处理的时候,别人对病人的了解就是通过病历
病历,是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诊疗记录,包括诊断记录、检查记录、用药记录、病情变化记录、治疗及治疗调整记录;还包括记录日期、诊断人等。
具有法律意义、教育意义,还承载着临床科研的重要意义。那么对病人又有什么意义?来几个例子,比如你感冒了,用了某种药物,过了两天病情反而加重,这个时候医生只需要查看你的病历,就能清楚的知道你服用什么药,服用剂量是多少,检查结果与服用药物是否符合诊断,这些信息不需要病人口述,而且病人也很难阐述得清楚。而此时,根据你上次的检查结果,再结合你现有的临床症状,推断你的病情变化,并针对性的检查病因,最后再精准治疗。这整个过程都在病历上有记录(当然,必须是规范的病历记录)。
又比如,你在一个医院看完病后,你觉得不放心,又到其他医院检查,这时接诊医生同样会问你有没有病历(或者查询电子病历),这个时候,上个医生写的病历是作为参考,传递相关的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做出诊断及治疗。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科学要解决人类什么问题?
科学的目的和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一致的。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满足个人和人类的好奇心。二是解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根本,实用性是科学的功利目地,二者相互作用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这是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人们常常把科学技术放在一起,本质上二者是有区别的。科学只解决认识问题,技术才解决实践问题。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定义也是不一样的,应当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
是为了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球及人所不知道的未知领域。
现在科学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只能加速毁坏人类生存环境,使人走向劫难。
古人按传统文化修炼,能开智开慧,不破坏自然规律,就能了解未知领域。
科学有自然科学,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向导;还有社会科学,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作为人民革命、建设新社会的指引。中国百年巨变,是中国***领导人民取得的胜利,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各门自然科学的胜利,准确地说,是两者紧密结合取得的伟大胜利!
科学研究的正确目的,简言之,就是为了更好更全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让人类生存生活的更美好更幸福,推动社会更好滴前进!但是,在有阶级存在的今天,还有人企图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侵略别的国家掠夺广大人民群众。
科学的目的是从生产力上帮助人类发展进步!但化解不了生产关系!天地自然之道!所以关于生态!和平!命运性问题还得由中华文明之道的智慧化解!因为科学不完善于整体观世界!不明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切问题无法解读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