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晚清四大名臣没有一个得善终的,你怎么看?
- 好多老师都说当老师减寿命,教师这个职业真的那么累吗?
- 孩子们,在家上网课,靠谱吗?
有人说,晚清四大名臣没有一个得善终的,你怎么看?
晚清的四大名臣,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跟曾国藩,具体来说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因素,那时候的清帝国已经是满目疮痍!
满人还是掌握着全国的军政大事,不管你能力多出众,只要触及了人家皇族的利益,人家照样搞你!
一、定义
晚清四大名臣,也称晚晴中兴四大名臣,是清朝衰落的后期,对王朝中兴发挥重要作用的大臣。根据其发挥作用的大小而评定出的四位大臣,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但是,还有另一版本的存在,那就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这里对曾国藩、左宗棠达到一致意见,而对李鸿章、张之洞、胡林翼、彭玉麟出现了各自不同看法。
既然如此,我们这里姑且不分析谁能够入选四大名臣之列,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彭玉麟六人都纳入中兴名臣之列
结局。毕竟,他们都为清王朝的中兴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他们的努力,使走向衰亡的清王朝能够继续苟延残喘。
二、结局
①曾国藩
曾国藩的崛起于平定太平天国,是湘军的创始人。太平天国平定后,被加封为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同时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天津教案的处理失败后,曾国藩面临全国上下的谴责,曾国藩引咎辞去直隶总督,之后再次得到启用成为两江总督,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死于南京任上,朝廷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同样在《清史稿》中被赵尔巽等满清遗老评为中兴第一功臣。
②李鸿章
李鸿章的崛起于平定太平天国、捻军之乱,曾是湘军的幕僚,是淮军的创始人。历任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爵位一等肃毅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后,回京面对内外压力,病逝北京,追赠太傅,谥号“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被慈禧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③左宗棠
左宗棠的崛起同样是在平定太平天国之中,之后继续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等军事行动,虽然出身于湘军,后期创建了楚军。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加骑都尉世职、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二等恪靖侯。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故,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入祀京师的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於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诸省。
④张之洞
张之洞早起在朝堂时与宝廷、张佩纶、黄体芳称翰林四谏,为清流派首领;主张抗击法军,主持取了镇南关大捷;镇压义和团运动。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宣统元年(1909年)病逝于北京,追赠太保,谥号“文襄”。
⑤胡林翼
胡林翼出身湘军,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任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抚,在镇压太平天国中因功先后被加封太子少保衔,太子太保衔、骑都尉世职。咸丰十一年(1861年)病死于武昌,追赠总督,谥号“文忠”。
⑥彭玉麟
彭玉玲同样出身湘军,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受,被加封太子少保衔,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此后曾出任两江总督,擢兵部尚书。光绪十六年(1890年)病逝于衡州,追赐太子太保,谥号“刚直”,于衡州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立专祠。
三、分析
对于题主所说没有得到善终,鄙人确实难以苟同。这些人都是力挽清王朝于狂澜之中,为清王朝立下卓越功勋。并且一直处于清王朝需要之中,始终是朝廷倚重的栋梁。还没有坚持到清***“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最终都是病死,怎么能够说得不到善终呢。并且死后都被当时统治者进行了加封为三公之一,谥号分别是文正、文忠、文襄、刚直很好的谥号。也就是说,清王朝始终对这些人的功勋是认可的,也没有发生进行清算的事情。
现在史学界对于晚清四大名臣的定义尚有争议。一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二说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但无论是哪种说法,他们六人的结局都是善终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晚清的政局虽然很糜烂,慈禧等统治阶级也贪图享乐,***不堪。不过纵使晚清再有多么的不堪,晚清对待功臣还是仁慈的,甚至是厚待的,这点较之其他朝代真的算是不错的了。
曾国藩。湘军创始者,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的最大功臣,官至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功封一等毅勇侯。1872年3月12日午后,曾国藩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发脚麻,午后三刻安然逝世,终年60岁。同治闻讯,辍朝三日,并追赠其为太傅,赐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祀。
左宗棠。楚军创始者,平定捻军起义、甘肃***起义,及收回新疆的最大功臣,官至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功封二等恪靖侯。1885年9月5日,左宗棠于福州病故,终年73岁。光绪闻讯,追赠为太傅,赐谥号“文襄”,入祀京师昭忠、贤良祀。
李鸿章。淮军和北洋水师创始者,协助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官至直隶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功封一等肃毅伯。1901年,李鸿章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而后病逝于北京。慈禧闻讯,追赠为太傅,晋爵一等肃毅侯,赐谥号“文忠”。同时慈禧还下诏在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李鸿章是清朝在京师建祠的唯一一个汉族官员。
张之洞。自强军创始者,汉阳兵工厂的创办者,官至两江总督(署理)、军机大臣、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1909年10月4日,张之洞在“国运尽矣”的哀叹声中病逝,终年72岁。死后,清廷赐谥号“文襄”。
胡林翼。湘军创始者之一,前期清廷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先后向曾国藩推荐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晚清名臣,官至湖北巡抚(署理)。1861年9月30日,胡林翼在武昌咯血而死。死后,清廷赐谥号“文忠”。
彭玉麟。湘军水师创始者,也是湘军最重要的将领之一,镇压太平天国功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功封一等轻车都尉。1890年3月6日,病逝于衡州湘江东岸退省庵。死后,清廷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刚直”,并允许其于衡州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立专祀。
所以综合以上所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胡林翼、彭玉麟这六人,无论是哪四人为晚清名臣,他们的结局都为善终。
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
在当时还是满清帝国,所以满人掌握着生杀大权,当初咸丰在世时,就不愿看到曾国潘等人掌握权势,直到慈禧发动***,才让这些人独当一面,只是为了平乱太平天国,而到最后平叛已经成功,到最后还是
满人还是掌握着全国的军政大事,自然不愿意看着主要权利有***,不管你能力多出众,只要触及了人家皇族的利益,人家照样搞你!
好多老师都说当老师减寿命,教师这个职业真的那么累吗?
当老师确实有时候会发脾气,女孩子经常发脾气会造成乳腺增生,对其他器官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曾经有年龄大又患有高血压的老师,对学生发脾气后造成脑溢血半身不遂的。我的文章里,我的同事老周在一次批改试卷后,永远失去了站起来的自由。所以,当老师确实对身体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当一个好老师确实很累,面对那么多无知的孩子,你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孩子性格条件不同你必须充满爱心有耐心才行。要让他们有所进步和成长。老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就是说当老师不易。
当老师会减寿是有很多理由的:
一是看到你的左邻右舍拿着固定工资与你不同职业的基本上朝九晚五,还有双休日,而你得夏天刚见光就得迈出家门,冬天顶着星星到校门口才看到路灯关。心生怨气:大有"男怕入错行,女怀嫁错郎"的愤懑。或是和你一样早出晚归者,或应酬,或寻业务与客户,穿得比你好,住得比你舒适,见的世面比你大,为人格调比你圆通而高。心生悔意:窄逼的校园,让你只能拥有鼠目,只见井中之天,幼稚单纯的学生,让你只会真诚,不知道泾渭有别。
二是看到学生不听讲,你急;不做作业,你急;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急;迟到了,你急;缺课了,你急;不劳动,你急;不守纪,你急;打架了,你急。你要时间讲大道理,你要时间处理偶发***,你要时间备课,你要时间批改作业,你要时间守着学生学习和劳动,你要时间和家长交流勾通…最后你身心俱疲了,从校内到校外,都郁郁寡欢,怎么可能长寿呢?苏轼说的好!"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如此,安能行叹复坐愁"。认真而不拘谨,豁达而不萎靡很重要。想想你虽少金,但你活得洒脱,远离了倾轧和算计。你虽早出晚归,但你节省了油钱,远离刮察和碰撞。你虽成就感局部缺失,但你只是一个老师,一个知识与人生的引导者而不是扶持者,每个人就连至亲都无法扶着走完一生的,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教师是人生路上的必遇者而不切实际地要求自己,要求他人。记住:凤姐进来,出去的不可能是林志玲。我真希望每个从教者能怀揣一颗童心去做你的教育事业。不误人子弟,不愧对良心,做人有原则,做事有底线,又何必终日遑遑呢?
1.工作时间长,
2.工作对象是千差万别、不断变化、家庭各异的孩子,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没有肯定高效的措施,
3.学校事务多,教学的,教育的,活动的,检查的,材料的,
4.职称要求高,论文,课题,比赛,材料,关系,个中滋味……
5.压力延伸至非工作时间,因为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等问题,使得一般的老师即使回到了家,依觉心头重压,
……
因该说比起其它行业来还是比较舒服的,最起码每年两个寒暑***就休息近三个月,这是其它所有行业的人都无法比的,再加上其它所有法定节***日都休息,一年才上多少天班呢!尽管平时比较辛苦,但缓冲的时间是比较充裕的。
孩子们,在家上网课,靠谱吗?
我本人感觉效果不会太好,理由如下:
一,没有学习的氛围,现在有老师调侃,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我们站着,学生坐着;现在是我们坐着,学生躺着。现在网上上课,没有了在班级的氛围,没有人监督,他们就能躺在床上听课。
二,缺乏有效的监督,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或者是不能独立完成。
三,学习的条件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家中没有电脑,有的手机没有流量,不能及时的听到有效信息,学习滞后。
第四,不利于健康,网络学习,让孩子们整天盯着手机,不利于他们的健康。
第五,接收老师的信息,反馈老师的信息太乱。因为一个群里,几十个学生你发一条,他发一条,老师也累,学生也累,找一条信息都要好长时间。
好在这场战疫快要结束了,到学校里,师生还可以再重复一下知识点,停学不停课也只能这样了,国家也尽了努力,老师也只能这样了。以上几点就是我不成熟的看法。
在家上网课是应对疫情,不得已而为之,有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我觉得不要赶鸭子上架,也不要盲目反对,只要把握对学生负责这一原则,就是对的,就是靠谱的。
教育部门推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首先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如果长时间对学生放任自流,自然会浪费孩子的大好时光,优差生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孩子成才,更无法保证开学后孩子们的正常教学进度。
网上授课不到一周,各种反对和嘲讽的声音就来了,还大有舆论轰炸之势。据我所知,开始网上授课以后,虽说也有些小问题,但积极意义是孩子每天都自觉早起,有早读,有网课,有作业,学习效果也说得过去,这真看不出什么不好的?
至于老师直播业余,当不了网红,这有什么可以嘲讽的?准备不充分是有的,但在演练也不会想到所有问题,毕竟凡事都有第一次,一回生两回熟,毕竟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特殊情况,知识储备和硬件都不会很完美,能冒着“囧师”的风险给孩子们上课,我们应该鼓励吧!
还有网络平台的崩溃问题,这也不是个人的问题。今天是高等学校开始网上授课,庞大的数据访问量估计各大平台是始料未及的。一些在线教学平台出现服务器故障,直播平台也出现卡顿和数据异常,像钉钉、腾讯这些大平台还是比较稳定的,这应该还是正常的,也需要在发展中完善吧。
还需要克服的就是特殊条件下的***监督问题,不要让老师精力浪费在应付这些繁杂工作上。其实网络教学靠不靠谱,问题的本质是教学质量,老师的责任心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只要老师能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开展网络教学,就是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