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季常见疾病诊疗-季节常见病

古代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有哪些名医?他们都做了什么?古代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有哪些名医?他们都做了什么?中国古代名医很多,收录在《中医人名辞典》中的古代医药学家有1... 显示全部
  1. 古代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有哪些名医?他们都做了什么?

古代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有哪些名医?他们都做了什么

中国古代名医很多,收录在《中医人名辞典》中的古代医药学家有10500余人,中国古代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始建头条号时,曾在头条上发过古代名医扁鹊、医和、文挚、淳于意、华佗、张仲景、王叔和、葛洪、皇甫谧、陶弘景、孙思邈、王惟一、巢元方、王焘、昝殷、钱乙、陈自明、刘完素、张元素医学成就和故事,感兴趣朋友可以查看。这里着重介绍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

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金元四大家之一。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30岁后学医,钻研《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学术上受刘完素、李东垣等影响较大,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倡“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学说。强调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治疗上主张滋阴降火,养生上主张保养阴分,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所创越鞠丸、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至今仍为常用方剂,临证治疗主张辨证施治,灵活用药。所著医书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本草衍义补遗》等,经门人整理的著作有《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脉因证治》和《金匮钩玄》等。

各季常见疾病诊疗-季节常见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震亨有不少治病救人的故事。

有个妇人,36岁,家中贫困,整日操劳。她气量狭小,性情急躁。自七月份月水没来,到八月份时,小腹下偏左部位有块状东西,如巴掌大小,块动即痛。

半个月后,腹部肿胀,食量减少,夜里发热,到十月间,她的脉虚微短涩,左腕更明显。

各季常见疾病诊疗-季节常见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震亨分析病情,用白术一斤、白陈皮半斤,作20帖煎服。并用三圣膏贴块上。一宿后块变软,第二宿块变小了,小了近一寸。

10天后,患者饮食增加,发热减退。又用前药配一料药,加上适量木香、桃仁服用,吃完这剂药,这位妇女的病除了。

一个婢女,40岁,面色发紫,稍胖,性情沉闷,多忧多虑。停经已三个月,小腹当中有一硬块,渐渐长成蒸饼大小。

各季常见疾病诊疗-季节常见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震亨给她号脉,脉皆涩,重按稍和。按小腹硬块则感到很痛,试着摸硬块,高半寸许。朱震亨给她服用千金硝石丸,服了四五次后,病人说乳头发黑,有汁流出,怕是怀孕了。

朱震亨告诉她说:“涩脉无孕之理。”又服用三五帖,脉动较前稍畅。

朱震亨醒悟了,以前药力太猛了。马上停止用前药,改用四物汤,配以陈皮、炙甘草等药,服至三十帖后,再服用硝石丸,服四五次后,婢女忽然说硬块消了一些

又过半月,月水来后很痛,出黑血近半升,内有像花椒籽大小东西的几十粒,而硬块消了一半。

婢女又来索药,朱震亨告诉她说:“硬块已破了,不用再用药攻,但应守禁忌,待下月来月水时,硬块自然消尽。”结果正像他说的那样。

有一个妇女,产后有个东西滞留在体外,就像衣服的大襟,医生们不明白是什么东西。

朱震亨说:“这是子宫。由于母体气血虚弱,所以随着孩子一起下来了。”

怎样使它缩回去呢,他就给产妇服用黄芩、当归之类的药物,并配上升麻升提它;又用五倍子熬成汤药来洗它,使它的皮收缩起来。

经过这样的治疗,***就上去了。他安慰产妇说:“不用担忧,三年以后还可再生孩子。”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朱震亨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穷人治病,不取报酬。对贫困而无人可帮的,他就送药送医上门,即使百里之遥亦不辞辛苦。有外地人因病求医,不论大雪大雨,无不随时前往,他说:“病人度刻如年,怎么可以自图安逸呢?”

就是大医精诚。

本文是根据医案等整理的故事,请勿模仿,有病找医生。

谢谢邀请!

医祖--扁鹊

扁鹊,生活在春秋时期(约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由于其医术高超,所以被人称作"扁鹊"(扁鹊相传是黄帝时代的神医)。

据说中医切脉昰其发明的;是有记载的最早使用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疗手段的医生;据《汉书·文艺志》记载,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均已亡佚)。

提倡以预防为主的医疗理念。在《韩非子·喻老》中有一则扁鹊给蔡桓公看病的故事(即著名的《扁鹊见蔡桓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沛国谯县人,生于公元前145年~208年。

精通方药,首创全麻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著有《青囊经》,可惜也已经亡佚。

他注重注重预防保健,"治人于未病",模仿猿、鹿、熊、虎、鹤五种动物的姿态发明了一种健身操--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著名医学家,与华佗为同时代的人,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公元150~154年,卒于215~219年),南阳涅县人,名机,字仲景。

广收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其确立的辨证论治的中医临床基本原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灵魂所在。

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及南北朝的四百年乱世,《伤寒杂病论》原书已散佚,在宋代渐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


被后人尊为医圣,所谓"医圣者,即医中尧舜也"!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隋唐时期著名医学家、道学家,京兆华原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年682年(享年有101~165多种说法),背后世尊为"药王"。

著有《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在唐高宗时期(公元659年)主持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在中医学史上,首次主张妇女和儿童分科诊治,其《千金要方》有《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

首创发明了用雄黄等砷剂治疗疟疾的方法;据说,导致魏晋名士放荡不羁的毒药"五石散",就是药王大力打击才毁禁的。

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湖北蕲春人,明朝著名医学家。生于公元前1518年,卒公元1593年,字东壁,自号濒湖山人。

历经二十七年,几易其稿,于公元1590年完成了近二百万字的皇皇巨著《本草纲目》。被后世尊为"药圣"。

另著脉学有《濒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


才疏学浅,欢迎交流探讨!

求点赞,求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我是历史小明王,我来回答

所谓医者父母心,在历朝历代两个最重要的职业一个就是医生,还有教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任何事业没有一个好的身体那都是一场空,特别是在古代那种环境下,人们的非正常死亡率非常高,这时候一个好的医生完全是可以造福一方百姓的。

一代医圣张仲景

生于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成长在乱世,那时候古代的医疗条件极差,加上连年战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人口的流动加上死亡就造成了一种致命的病菌“瘟疫”这种病传播之快让人十分惊恐,而且初期根本没有任何征兆,这也就导致了一场瘟疫就能带走成千上万条人命的悲剧。那时候张仲景也是属于地方大族,却一样没能逃脱瘟疫的魔掌,不到十年家族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死于伤寒之症,张仲景从那时候就开始痛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这等瘟神还天下百姓一个健康的身体,带着这样的信念他走遍了战乱地区,也亲眼见到了不少死于瘟疫的老百姓,有了大量临床经验的他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写出了医学圣篇《伤寒杂论》的奇书,这是继《黄帝内经》后又一部医学生的光辉著作,至今对东南亚医学界还发挥着重要影响。

最后的药圣

明朝正德年间一个行医世家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一家人都沉浸在欢喜之中,谁又能想到这个小男孩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惊喜,童年的李时珍基本也是在草药堆上长大的,他的爷爷父亲均为当地颇有名望的医生,但是在明朝这种草根医生待遇并不好,所以李时珍的父亲希望他的儿子应该不要当医生,而是应该去考取功名做大官以此来改变家里有些窘迫的环境,但是命运的安排谁又能去强行更改呢?李时珍苦读诗书多年后去参加应试中了个秀才的名分,后来又接着去武昌参加应试却落选了,接下来又连考两次都名落孙山。父亲见他实在无心功名也就没有再逼迫他继续赶考,而是让他跟着自己学医救人,就这样年仅二十三岁的李时珍踏上了这条他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虽然读书不行但是他在医学方面天赋极佳,这老天爷赏饭吃自然差不到哪去,后来进入王府治好了王爷儿子的病而名声大噪,被王府推荐进了宫里的太医院当上了御医。

因为性格耿直的他无法忍受宫里的勾心斗角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辞官回家,在行医过程中他发现古籍中不少医术都是错误的,这样带来的后果就非常严重如果不能对症下药那就是对人命最大的不负责,于是他下下定决心重新编写医书命名为《本草纲目》由于是人体吃进去的东西必须慎之又慎,李时珍参考了古往今来古籍医书九百多种,走遍了名山大川辩证草药的药性,历经27年之久写下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本草纲目》这本书一共一百九十二万文字,并且每一种药材都配备了相对的图案,这种毅力可谓是世间罕见,因为因为有李时珍这样的人才让我们的中医得以传承发展,遗憾的是如今现代社会有不少人抨击中医的贡献,反倒是外国人潜心学习研究中医,如果有一天中国中医消亡了,我想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该是历史的罪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atncure.com/post/4313.html

huangp1489 2024-08-31 01:20 0

回答数 0 浏览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