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南山既然是院士,怎么专门在谈养生,锻炼身体及科普知识呢?
- 最近感冒那么多,怎么用中医经络避免感冒呢?
钟南山院士是医生,医生是对已经生病的人群进行治疗,但是养生是为了不让人或者少生病,少去医院,养生是为了预防生病,两者前后后有序。
★钟南山院士医德高尚,他在公众场合大谈养生是为了宣传,估计老百姓重视身体锻炼,通过养生调理身体少生病,增强免疫力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钟南山院士自己也是养生爱好者,践行者,自己定期有规律的参加体育锻炼,八十岁的人依然神***奕奕,精神都数,我觉得他就是我们楷模。
★预防>治疗 #癌症#
我们每个人一定明白这个道理,例如有些病一旦患上,很难治愈,人只有生病了才知道健康的可贵。例如: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癌症等病症都是不可逆的,有钱有时候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从年轻时代开始,注重养生,每天抽出二三十分种绝对够了,但是大多数人做不到。我推荐每个人,应该学会“八段锦”,即使没时间,打一套八段锦也只需要二十分钟。#养生# #钟南山#
管住嘴可防病
钟南山从不挑食,每日吃4餐,每顿饭都只吃七八分饱,长期坚持每日适当补充维生素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10年。
肿瘤喜欢孤独人
钟南山介绍说,人体健康有五大基石,分别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早防早治。其中,心理平衡最为重要。
最近感冒那么多,怎么用中医经络避免感冒呢?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只是相对的,感冒更多是一种时疫,身体强状或虚弱都会中招,是天气、天体运行规律的必然,中医五运六气基本反映了这个规律,所以经常会许多人突然一起感冒,症型相同,根本不是谁传染谁的问题,我在只有我一个人的野外,已经许多天没有接触过外人,也得过与大人群中一样的感冒。在一套房里住着的一家人,也有一人得重感冒,别人却一点事没有的情况。感冒了也没关系,甚至轻微的感冒可能对人有利,可以锻炼抗病能力。如果经常感冒可以在感冒时请人用毫针扎一次身柱穴,留针半小时,出汗为度。中医经方治感冒常有“一剂知,两剂愈”的效果,我经常只开半剂药,一次服下,几个小时治愈,前提是没有用过或不经常用西药和打吊瓶。所谓七天自愈是医生无能的托词,重感冒全身疼的、上吐下泄的、高烧心烦的、鼻塞流黄涕的、鼻子流清水的,七天很难熬,而且多半会留下咽炎,扁桃体炎、鼻炎这些问题,也见过太阳病感冒长期不除成为难治性高血压的,当然西医会说那已经不是感冒,是别的病了。
人中心:奇穴名。出《针灸穴位小词典》。位置:位于手中指掌侧,当中指节之中点处,左右计二穴。《针灸穴位小词典》:人中心穴,在中指掌面第二节之中央。主治:感冒。注:常***这一穴位,可预防并治疗感冒。
中医做法就是,喝板蓝根。
不过,感冒不需要任何治疗。七天一个周期。自然结束。根据方舟子对感冒的科普,我认为是科学的。就是普通感冒是鼻病毒造成,流行感冒是流感***引起。没有任何药可以治疗***。所以只有等待一个难受的一周。
我的办法是跑步每天十分钟以上。
我2015年身体差,冬天到了,感冒了。连续感冒四次。我坚持不治疗。在第四次一出现的时候,我在阳台每天跑步十分钟以上。感冒结束后,就没有事了。2016年,我吸取教训,一出现鼻塞,跑步,没事了。今年也有一次鼻塞迹象。跑步。
感冒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平时大家最常见的就是风寒感冒,也就是吹冷风,或受寒引起的感冒,特别是到秋冬季节,冷风一到,好多人都容易引起风寒感冒,关于风寒感冒,我有一个用经络穴位治疗的好办法,多次使用都见效果明显,操作也不复杂。
把头低下来,脖子后最突出的骨头和下一根骨头的交接处就是大椎穴。
方法就是受风寒感冒后,先用一盘热水泡脚,把身体泡热,然后用艾条灸大椎穴,风池穴,风府穴,三个穴位轮流灸几分钟烫了再换,平均每个穴位灸20分钟就差不多了,灸到穴位有热感,以可以承受为准,但是不能烫坏皮肤,可以边泡脚边灸,或者泡热身后躺床上让家里人帮灸,在灸的过程中你会觉得有暖流从穴位传到身体,会感觉很舒服,感冒引起的头痛,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会马上得到缓解,快的甚至灸完就好了一半,感冒头痛的时候,灸完人会觉得舒服,犯困想睡觉,这个时候最好就是睡觉了,一般睡醒病就好了,灸的过程注意室温不要太低着凉,灸前后可以喝一杯热水或热的生姜红糖水更是加强效果!灸后两三天吃喝任何东西最好是温的,禁止吃生冷,一杯冷水或者一个苹果就会让你前功尽弃,切记!这个办法我使用多次,只要是风寒感冒的,一次过就能搞掂,记住灸后不要吃生冷,否则可能会复发,如果不好第二天再操作一轮!这个方法药都不用吃!
♥欢迎大家收藏,点赞,转发,用得好的评论一下使用经验,让大家可以免受感冒之苦!
为什么这几个穴位有如此功效呢?大椎穴是一个枢纽中心穴位,手足三阳和督脉的阳气都要通过大椎穴向头颈部输送阳气,一受寒此穴位受堵,阳气无法顺畅通达头部驱寒邪,用热灸大椎穴可提振一身阳气,灸这个穴位会一身暖乎乎的。
风池穴为风邪蓄积之所,风寒邪气容易侵犯此穴位,而这个穴又连接着鼻子和眼睛,灸这个穴位,鼻子就会通畅了,眼睛难受也会得到缓解,风府穴位影响着喉舌,感冒喉咙难受的灸这个穴位也会得到缓解,一般风寒感冒灸好这三个穴位,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受风寒引起的头痛,偏头痛,眼眶痛的灸这几个穴位也会得到根治!特别是偏头痛的,在相应痛的那一边找到风池穴,用力揉,你会摸到一条僵硬的筋,偏头痛越严重那根筋越硬越明显,而且揉的时候筋会更痛,要忍住痛揉,把这根筋揉软,僵硬的筋连接的上下捋顺揉软,头痛立马得到缓解,手法好的弄几分钟头就不痛了,百试百灵!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感冒尽量少输液治疗,输液西药都是寒性的,而且冰凉的液体进入血管从中医来说相当于给身体输送寒邪!西药抗生素杀[_a***_]细菌的同时,对体质是有损害的,相当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能杀掉一千病也就好,杀不掉那就只剩下自损八百了,这相当于帮病菌击溃身体抗病能力!特别是现在一些新流感***,目前很多抗生素都对它无效的情况下,输液只会越来越严重,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那篇惨痛的教训就是这样,不断用各种抗生素杀不了***,倒帮***击溃人体最后防线,却不曾想过用中医的方法去加强人体抗病力。最终导致肺,肝,肾全部被入侵,回天无力!
又到了用“你怎么穿这么多(少),你不热(冷)吗?”打招呼的天气。每每到了这个时节,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体感温度。而正是此时,感冒也趁虚而入,悄声肆虐。
大家都知道,感冒这种病,看上去小,但却十分降低生活质量,好吃的吃不出味道,睡觉时呼吸不畅,无止境的咳嗽和鼻涕……让人分分钟捶胸顿足:我为什么不照顾好自己?我为什么要感冒?!
那么,理论上讲,感冒有预防机制吗?擅长“治未病”的中医又是用什么方子来预防感冒呢?
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讲“辨证论治”,也就是从不同的症状表现,透过四诊,辨别证型,然后论治,类似一般人所说的随体质不同治疗。
而在预防疾病的用药上也是如此,因此想要预防感冒,当然就需要根据每一个人体质的虚、实、寒、热不同,选择适合的药物调理,使身体的气血阴阳达到平衡,才能让免疫系统保持在最佳状态,拥有最好的抗病的能力。
举例来说
有些老人家怕冷,手脚不容易暖活,睡眠差,精神体力不好,筋骨酸痛,这是「阳气不足,阴亏津枯」体质。调理上要「益气温阳,滋阴润燥」,可选用黄耆、人参、当归、地黄、黄精、菖阳等药,再加防风、桂枝等,来加***外功能,抵抗力才会变好。
有些小朋友,食欲不好或偏食,长得瘦瘦的,手脚冰冷,脸色白,动不动就满头大汗,或有皮肤过敏、鼻过敏、气喘,脸上不时挂着两条鼻涕,三天两头就感冒鼻塞,打喷嚏,这是「脾虚肺卫不固」体质。调理时应从「健脾益气,益卫固表」着手,可用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黄耆、防风等药来改善脾肺机能,由于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脾肺机能强,消化吸收好,肌肉壮实,腠理紧密,免疫力就可以获得提升。
另外像是常应酬熬夜,又爱吃辣炸烧烤,喝烈酒的人,常会有火气大,口干舌燥、口苦口臭、便秘等症状,这种是属于「肺胃热盛」体质。调理时应从「清泻肺胃」着手,如鱼腥草、石膏、桑白皮、金银花等,或常吃凉性蔬果平衡一下,抵抗力才会好。
日常养生
要想身体不生病,平日里多花心思肯定是少不了的。
1.饮食
饮食应该遵循温和、清淡、好消化;忌生冷、油腻、酒肉、高蛋白及过甜、过咸食物的原则。
多喝温开水,多排尿,既有利于防止发热伤津,又起到加快代谢、排出毒素的作用。常用食品如葱、姜、蒜、食醋等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如果感觉到自己有感冒迹象,还可以切生姜3片、葱白3段(1段1寸,或带葱根),洗净煮水喝,起去风寒的作用,可以缓解嗓子疼痛。
2.经络
推肺经。外感之邪由口鼻、皮毛而入,肺卫首当其冲,推肺经可以起到加强体表防卫的作用,方法:双手从中府穴起,经腋下,沿上肢内侧至大拇指少商穴。
拍后背膀胱经。后背的腧穴都在膀胱经上,且膀胱经的中间是督脉,拍打膀胱经可以升发人体的阳气,通行周身的气血。
擦大椎。大椎穴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有益气壮阳、解表通阳的作用,用食、中、无名指的指腹在穴位上横行擦动即可。
拿肩井。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段连线的中点,有通经活络、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方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拿揉。
3.药物
据研究,服用预防药物后一般可使感冒的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藿香、佩兰、薄荷、荆芥等。随不同季节的变化,预防感冒的药物亦有所区别,如冬春季节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
除此之外,情志的调节、及时增减衣物、适当的运动、勤通风、保持空气湿度等等也是中医上常说的预防感冒法。
总的来说,不同的人在预防感冒的时候有不同的饮食、药物及***选择,平时大家也需要多花心思了解自身体质、观察自己的健康状态,才能更好地预防病痛、保持健康。
参考资料:新民中医院《浅谈中医防治感冒》林友宽《中医如何预防感冒》家庭医生在线《中医如何预防感冒》UNU原创组出品更多智能健康优质内容欢迎关注|微博“UNU智能健康”|公众号“UNU智能”|知乎“UNU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