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错乱吃什么药?
- 精神病人到底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还是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
- 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一样吗?
这属于精神疾病,需要坚持服药并配合心理疏导,关键要找出引起症状反映的心理根源,消除错误认知,改变偏激观念,控制负面情绪,逐步恢复正常的意识和感受。具体药物需要根据医嘱,一般有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等,最好请专科医生检查判断一下,看是否需要用药。
精神病人到底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还是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
精神病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 根据我了解,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人由于精神疾病或其他缺陷,在民事活动能力上有一定限制的状态。
***人由于其精神疾病的存在,可能会出现对自己行为的判断、理解能力和决策能力受损的情况,因此符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法进行民事行为,而是在一定的限制和保护措施下进行。
例如,一些重大的法律行为可能需要获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由***进行监护。
3. 与无民事行为能力相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行为上仍然具备一定的能力,但可能需要外界的协助和保护,以防止其因精神状况而受到不当影响。
4. 鉴于***人的疾病状况可能会有所变化,他们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被限制需要按照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医学专业的评估来确定,以确保其在民事活动中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一样吗?
两者不一样。心理疾病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以及部分可疑神经症;精神疾病包括变态人格、确诊神经症以及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两者区分方法:
是否存在妄想、幻觉。心理疾病一般不会有妄想、幻觉。精神疾病常伴有妄想、幻觉。
自知力是否完好。心理疾病患者会主动求医。精神疾病患者则完全不知道自己病了,当然也不会要求医治。
知情意是否统一。即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是否统一协调。比如***患者会在遇到悲伤的事情却大笑不止;喜怒无常等等。
心理问题通常是正常人的情绪出现问题,通常还伴有肢体不适,比如焦虑、压抑、易惊恐等消极的情绪。
有心理问题的人,本身有积极的寻求帮助的意愿,可以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进行,比如放松疗法、认知疗法、催眠疗法等,
而精神疾病就需要住院进行物理治疗或者化学治疗(精神类药物),并且基本上需要长期服药。
你好,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一样吗?估计大多数人都知道不一样,但哪里不一样?下面我来说说
我想,我的读者朋友都知道何为精神疾病
所谓精神疾病,简单解释,就是多种原因导致人的感知觉、思维、情感以及行为发生异常的一组障碍性疾病。
精神疾病,常见的,如我们最常被提起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老年痴呆、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等。
从症状来说,精神疾病往往伴随有紊乱的精神症状和异常的思维模式,比如:某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走在大街上,衣着污秽、蓬头垢面,这时某人看了他一眼,并与之对视,患者便可能产生敌意,并可能产生攻击行为,我就曾遇到一位患者无故将路人打伤,原因就是路人无意间咳嗽,吐了一口痰,患者便认为对方在侮辱自己,遂将其打倒在地......
当然,对于***人来说,更多见的是幻觉、如幻视、幻听,指的是没有客观刺***况下,个体出现的知觉体验,如,一片安静的环境中,患者听到很多人谩骂自己,为此烦躁,对空谩骂......
心理疾病,即由于心理上的不良认知导致自身产生痛苦体验或给周围人带来不适反应的疾病
常见的心理疾病如心身疾病、性变态、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某些心理疾病导致的自杀等。
心身疾病,即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导致躯体上出现相应[_a***_]并产生不适主诉体验的疾病。比较有代表性的心神疾病如口腔溃疡、胃溃疡。心身疾病具有以下特点:一,心理动力学、社会因素是主要发病因素;二,躯体疾病为主要表现。
性变态:如***狂、咸猪手等。
进食障碍:有代表性的如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厌食:病人为了控制自身体重在一个比较苛刻的数值范围内,所以严格限制自己饮食,为此可造成影响不良。神经性贪食:患者先是有一个不可控制的暴饮暴食,然后因恐惧过胖,故***取自我催吐等方法,使所进食的东西排出体外,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精神疾病可能伴随心理疾病,但心理疾病通常不伴有精神疾病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等级,符合严重疾病诊断标准,故需要就重不就轻,所以,如果患者确实存在心理疾病,但同时又存在精神症状,那么我们需要按照精神疾病去诊断。
综上,精神疾病与心理疾病,无论从发病还是从症状、预后来讲,都不能从一而论,相对来说,心理疾病的治疗,轻者心理咨询师就可以解决了,至少能够使病情减轻。
而精神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这需要从事医学专业学习并取得医师资格症的人群来能参与治疗。也就是说,需要有医学背景并具备药品处方权,才能从事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活动,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继续关注后续内容
如果你说的是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那么可以肯定是一回事,因为涉及疾病的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疾病。
近些年人们开始关注心理问题,关注心理健康,但又排斥精神疾病和精神健康。其实早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就提出了加大精神心理卫生的研究和建设力度,为国民的精神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这其中的心理范围涵盖很广,既包括普通人群正常的心理问题,也包括存在部分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还包括问题严重到疾病的患病人群。这里的疾病虽然是源自于心理问题,但已经不能用单单的心理问题去解释和看待,而是严重程度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所以,所谓的心理疾病也就是精神疾病。从目前我国施行的ICD-10国际诊断标准中,可以将我们熟悉的所谓心理疾病一一对号入座。
比如整日心烦,坐立不安,过分担心某一件事情,或者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预期焦虑,严重到已经影响日常学习和工作的程度,那么很有可能是焦虑障碍。
比如茶饭不思,兴趣缺缺,不想去人多的地方,总是觉得很累,对未来生活没有一点期待,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那么很有可能是抑郁发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抑郁症。
比如凭空能听到有人跟自己说话,或者看到一些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或者没有任何可以令人信服证据的情况下,觉得有人要害自己,那么很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
不管哪一种疾病,心理问题都可能是疾病的发病诱因。但不管有没有发病诱因,疾病就是疾病,已经不能用普通的心理问题去解释或者去看待。比如有些人认为抑郁症其实就是心理问题,甚至因此诋毁罹患抑郁症的患者朋友们心理脆弱,但事实当然并非如此,疾病就是疾病,也不可能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能够导致的。实际上抑郁症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而我们常说的心理问题只是可以归结为社会心理因素之中,单纯的社会心理因素大概率是不会发病的,不然遇到同样心理问题的人为什么发病的总是很少的一部分呢。
心理疾病也好,精神疾病也好,都是疾病,都要尽快到专科医院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