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咪蒙吗,它是怎么火的?这几天为什么上了热搜?
- “摆地摊”迎来“反转”,如今允许摆摊了,为什么农民无动于衷?
你知道咪蒙吗,它是怎么火的?这几天为什么上了热搜?
各位看官准备好凳子和瓜,今天我也来扒一扒这个咪蒙!
咪蒙的运营方为霍尔果斯爆炸糖***传媒有限公司,在15年通过运营的几个帐号发布一些"麻辣鸡汤"迅速博取了大量关注,之所以称为麻辣,因为其以《致***:我凭什么要帮你》这第一篇文章开始,之后的文章多与毒舌,犀利等一系列名词不无相关!
凭借着这种独特的运营方式,咪蒙等号一时间风头无俩,成为微信等平台中的第一运营方,有着大量的粉丝!
但正如江苏网警发文说的那样
咪蒙打着正义的旗帜,私下里做的事却不那么正派,其中一个帐号"才华有限青年"以一篇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刊登彻底被爆光丑闻,文中所描述的作者的同学,出身寒门,成绩优秀最后抱病去世,本来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悲情故事,却被广大网友发现其中疑点重重,完全不符合实际!
遭受大量网友的质疑之后,仍然试图狡辩,***惺惺说是要救济亡者的妹妹,却屡遭揭穿,最后咪蒙团队在2月1号在网上刊登致歉信,说对团队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并道歉,最后宣布永久关闭微博,公众号停更两个月!
从这件事我们知道了,现在的网友都有火眼金睛,如果做了亏心事,那么半***友就会来敲门!
“摆地摊”迎来“反转”,如今允许摆摊了,为什么农民无动于衷?
“标题党”盯上了“地摊经济”,吹牛逼吹到了大街上。
啧啧,就摆个地摊,每天收入3万元,是不是很眼馋?
一年捏?摆一年地摊,就成了千万富翁。
这让我等写“狗屁文章”的人,汗颜呐!
我擦去满脸满身的汗水,把自己勉强冷静下来。
不管你信不信,我十分“冷静”的选择了不信。
仔细推敲了一下,摆地摊“日入3万元”的说法,出自南昌市地摊大排档业主丁美生之口。他的原话是:在允许出店经营的情况下,至少每天都是在3万元以上,现在有77桌,估计晚上两万七八千是没问题的。
原来,这位是有店的老板,每天3万元并非纯收入。
有网友算账:平均一桌消费300元,要100桌才有3万元的流水。试问,有几个地摊摊主能有100桌的“流量”?
“标题党”盯上了“地摊经济”,吹牛逼吹到了大街上。
这牛逼吹滴,真有把地摊吹上天的节凑。
我十分赞成“地摊经济”。
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正当职业。如果没有摆摊,就没有清明上河图。
《诗经》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拿布换丝,换丝织布,再换丝,这样越积越多。
《木兰辞》中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鞭,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过去摆地摊的有两类人,一种是生活所迫,不得不摆地摊谋生,二是因为家道中落。
清朝末年,溥仪皇帝的妹妹爱新觉罗·韫颖,也摆过地摊。新中国成立后,她没一技之长,不得不去街上摆地摊。后来,国家为她安排了工作,才把温饱的问题解决了。
北京的潘家园,是地摊中的翘楚。最早,潘家园还是一片工地,工地上堆了个小土包,有的人就跑在土堆上摆地摊,居高临下。看见有城管来了,就把包袱皮一卷,身份马上从卖家变成买家。
郑州的老坟岗,也是“郑州商战”之前的“游击区”。不少人把握住时代的机遇,勤劳、奋斗,从摆地摊开始,一点一滴打造出精彩人生。
如果说,摆地摊能“日进斗金”,不排除个例,但肯定不是***都能“日入三万”,不是***都能买“二手奥迪”。
千万别让“摊位费”成为压垮地摊经济的“稻草”。
地摊虽小,却关系着不少人的生计。
媒体应该如实报道,***应该切实管理。
因为,“地摊经济”不仅连接着民生大问题,也考验着***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地摊经济”不浮夸,摊位费不坐地起价,才是真实的人间烟火。
作为摆地摊过去认为是非法经营,坚决取缔,现在摆地摊迎来“反转”。最近国家批准摆地摊合法化,那么做为还不富裕的农民,为什么都不去摆地摊经商做生意呢?为什么还无动于衷呢?是不是就是王福重说农民就是那种懒惰愚蠢的人呢?
所有的网友们好!关于这个问题只古就有句谚语,叫做(三年可读出来一个秀才,三年学不会一个商人),从这句民间谚语上就完全说明了一切。作为下海经商,他并不是能代表***都能够去做,它里面是有很多套路学文的。比如说,凡是经商的人,他都能够从你的言语,举动上,就能够判断出来你这个人的性格什么的。
作为现在自然有经商能力的人,只要你走进他的商铺和地摊,他就知道你已经看准了他的某一商品,他就会主动迎接你和你搭话,让你本来只是看一看的心理,他就会说的把你非买下不可。这就是经商人的之道生意精。他本身已经赚到了你的钱,还说我只当是给你捎带了回来了,一分钱也沒有赚你的,使这些经商人已经赚到了你的钱,拐回来还得让你承他的人情。网友朋友们!做为大部分的农民都是老老实实的种地农民,连句应酬的话有时都不会说,你说他们能去摆地摊做生意吗?
这就是现在国家的政策再好,作为老实吧唧的农民不去摆地摊做生意的主要原因。经商做生意,是要经过锻炼学习以后,掌握了一定经商经验基础和枝巧以后,才能够去摆地摊经商做生意的。
网上一天到晚呼吁放开农产品摆地摊,而真正摆地摊放开了,农民上哪去了?
不是农民无动于衷,而是农民摆地摊,有许多现实中的难处。
上海南汇“8424”西瓜上市了,瓜皮薄、水分足、甜度细致。
南汇沙土盐碱度适中,当地昼夜温差大,所种植的西瓜口感非常好。尤其是大团三墩一带,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种植的。
临近芦潮港泥城、果园一带,由于部分瓜农的种植技术,他们种出来的西瓜大小均匀,很受百姓的喜爱。
所以在上海一直有六斤~八斤才是正宗的南汇“8424”西瓜的俗语。
正宗
不少人都以为它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种”,其实它出自“新疆农科院”由育种专家吴明珠于1984年2月4号培育成功,后引进到南汇三墩、书院、六灶等地种植。
南汇三墩“8424”西瓜为什么会被冠于“正宗”而闻名全国?
其实很简单,因为整个南汇地区只有三墩“老鸹嘴”有一个水果西瓜批发市场。
所以在上海一直有卖“8424”西瓜,都标榜自己是南汇的,消费者再追问下去南汇哪儿的,都会说是三墩大团的。所以上海市场一直到现在消费者是“”真***”难辩。
正宗南汇“8424”西瓜
整只瓜,敲一敲,声音清脆,易裂,瓜衣上附有一层特殊的白色,轻轻抹去,就会看见果皮本身的翠绿色。
“8424”西瓜对土地的要求很高,要种植出优质的“8424”西瓜,土地轮作要隔2年,产值一亩地只有3000斤/4000斤。
也就是说同一块土地,三年才能种一次。所以也就造成了南汇“8424”西瓜市场上永远存在着“缺口”。
现在市场上
由于“8424”西瓜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江苏、浙江温岭台州黄岩一带的瓜农,十几年前就到上海承包起土地种植了。
由于他们的种植技术,并迅速地辐射到上海奉贤、金山,松江,青浦,崇明以至全境都有瓜农种植。
现在“8424”西瓜,京东,淘宝等网络上都有销售,但并不是所有的西瓜都是正宗的。
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市场的需求,摆地摊的出现,对搞活经济,拉动价格、促进消费,有一定的作用。
市场对农民来说很残酷
你叫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正宗的“8424”西瓜不管是你进入市场,还是摆地摊,能卖得好吗?
就是地摊开放了,大多数都是小商贩批发市场进货,他也不会跑到产地进“正宗”的8424在马大马路上叫卖。
农民只有眼睁睁的看着批发商出价收购,转手包装到网上,或宾馆、企业倒卖。
所以我一直在讲,市场上不缺农产品,农产品也不缺市场。
对消费者来说,而是找不到好的农产品,对农民来说,优质的农产品根本找不到市场。
不要指望摆地摊,农民自身解决农产品销售难。而是要帮助农民,利用摆地摊“地摊经济”破局“销售难”。
@梦中翔之梦 2020.6.7.
“摆地摊”迎来“反转”,如今允许摆摊了,为什么农民无动于衷?
不错,如今是可以摆地摊了,按理说给广大农民一个展示美好农民风貌的机会了,但是,农民到目前为止还是无动于衷的。
摆地摊,说的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摆地摊对于农民来说,远看很丰满,近看很骨感,甚至有点高不可攀的感觉。你说人特别的奇怪,在没有开放摆地摊的时候,人们很期待,但是一旦可以了,感觉赚钱不容易,因为大家都来摆,到底赚谁的钱?
农民摆地摊的事儿,我来说一说:
一、真正的农民适合摆什么样的地摊。农民有个特点就是老实内敛,与外人打交道机会少,主要还是与庄稼打交道。农民摆地摊就是让农民从与庄稼打交道转向与人打交道,这个过程,农民心里一下子转变不过来,有点难为情,不敢露面。农民对于产品的选择肯定还是以农产品为主,比如家里的蔬菜、粮食、水果、土特产什么的。这些农产品属于易损品,利润空间不大,农民摆地摊没有长期性比如,农民家里有十几个桃树,农民桃子卖不出去的话,自己拉到市场上来卖,效果怎么样,还真靠自己的嘴巴。
二、农民嘴“笨”。大家别看摆地摊这么简单,搞点产品,拿个小凳,把产品放前面一摆,这样是叫摆地摊,这样玩玩可以,但是真想卖出去东西,还要不停的“吆喝”,搞点吸引人流量的手段才行,老实本分的农民,可能就会一言不发,等顾客上门,这样生意做得生硬,效果不好,做生意还是要热情一点,奔放一点。
三、摆地摊还是城里人会玩。摆地摊是对全员开放,但是也有规范摆地摊的,不能杂乱无章的。摆地摊的地点肯定是在城市,对于农民来说,进城摆地摊不是那么靠谱。并且摆地摊黄金时间是在上半夜,农民可以在这个时间段还在城里摆吗?所以,真正摆地摊的还是城里上班族,下班后摆地摊,年轻人,脑袋活,天时地利都有利。今天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个80后的辣妈开奥迪车摆地摊卖凉皮,你说农民怎么比。
四、农民对于摆地摊产品了解甚少,产品来源也不懂。摆地摊最赚钱的是一些小礼品、经济实惠的首饰小物件,什么手机支架、充电器、布娃娃、儿童小玩具等等,农民根本不是很懂这些产品,货源更是不知道。
尽管如今“摆地摊”已经“反转”了,对于农民来说,要想在摆地摊上赚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欢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