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疾病可以好吗?为什么好了又复发?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治好?
- 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精神病症的区分,哪个好冶?
精神疾病具体分很多种,其中有一些疾病并不是好了又复发的,可能只是一次发作,但确实大部分精神疾病有这样的发作特点。因为精神疾病的病因研究目前还缺乏突破性进展,没办法确定具体病因,根据目前科学研究结果,精神疾病是否再次复发,还是会受到诸如生物、遗传。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上面的发病因素很多都不受控制,也就导致了精神疾病的易复发特性。
以我们的抑郁症为例,说一说为什么会经常复发
抑郁症是具有代表性的精神疾病,同时也是仅次于恶性肿瘤,对人类造成巨大健康威胁的世界第二大疾病。抑郁症的特点就是抑郁症状往往会表现为反复发作。经过医学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大部分抑郁症状会缓解或显著减轻,但仍有约15%未达到临床治愈,也就是无法做到症状完全消失。
抑郁症的复发几率为35-40%,首次抑郁发作缓解后约半数患者不再复发,但以上3次发作与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今后的复发几率要大的多,甚至可以用极有可能复发来形容。
长期得不到控制的抑郁症状还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明显损害,导致社会功能下降致残,所以我们说抑郁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
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我们认为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主要与“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而这其中除了遗传因素不会改变外,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可能影响抑郁症复发的因素主要有:
所以首次治疗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一般认为首次发作首次治疗时抑郁症状完全缓解(HAMD≤7)后,需要进行维持治疗至少4-6个月,这样可以保证至少50%的患者今后不会再复发抑郁发障碍。
总结一下
通过抑郁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影响精神疾病是否复发的因素有很多,这也是精神疾病复杂性特点导致的,关于治疗的方法最好的一定是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一些患者的精神疾病确实存在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比方说一些德国心理学家喜欢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寻找患者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根源,而寻找到根源后患者的症状表现确实有明显变化,但前提也要坚持药物治疗。
除此之外患者出院后返家后的生活尽量避免过度体力劳动,避免外界***,保证足够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最好有事可做,都是帮助患者减少复发几率的主要做法。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问题可以私信留言,我会帮你解答的。
谢谢邀请!
我有一个舅母就是这种情况,有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医理上的知识不懂,但从家属护理经验来看有以下建议:
1、精神病人,治疗好转,或基本康复后,不能受大的***,尤其是精神***是引起复发的最主要原因!
2、基本康复后的精神病人是需要陪伴和交流的,孤单的情况下更容易复发。
3、合理规避一些容易诱发病情恶化的食物。具体是哪些品种忘记了,建议查阅相关资料。
简言之:治疗重要,护理更重要!
***为什么那么容易复发呢?到底可不可以治愈呢?李医生来回答你的问题。
精神疾病为什么那么容易复发呢?
我们拿抑郁障碍为例说说精神疾病为什么容易复发 ?
经过抗抑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抑郁症状会缓解或显著减轻,但仍有约15%未达临床治愈,复发率约为35%。
首次抑郁发作缓解后约半数患者不再复发,但3次发作、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今后的复发风险几乎是10%。
影响复发的因素主要有:
1.维持治疗的抗抑郁药剂量及使用时间不足
2.生活应激***;
3.社会适应不良;
4.慢性躯体疾病;
5.家庭社会支持缺乏;
6.阳性心境障碍家族史
精神疾病到底能不能治愈呢?
在患者出院的首页上我们都会写临床治愈或好转。临床治愈就是各种症状已经消失了,疾病本身已经不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了,经过治疗已经很明显的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但是疾病本身并没有治愈,所以保持现状才是最应该做的。
像乳腺癌、阑尾炎、肺炎或是心脏病这类有病灶的疾病,去除病灶就可以。精神疾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疾病,也有患者做过“外科手术”,但效果一般。因为无法从“根”上治疗,所以精神类疾病也就只能维持,保持正常的现状对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就是最好的结局。
但请不要灰心,科技在进步,精神医学也在飞速发展,所以我们还是有希望的。
精神类疾病,要想完全治愈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治愈的几率非常低。
首先就是精神上受损伤,我们的神经系统要进行修复,才可以得到完全的纠正。但是,神经系统的修复是困难的,很多时候也是不能实现的。
现在医学治疗精神疾病,只是用药物控制。对比较轻的可以联合心里治疗。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崔永元的抑郁症。
这种精神疾病需要通过良好的环境,稳定的心态,自身的调整,药物的治疗,心里的咨询等等各个方面来共同起作用。@今日头条 @微头条 @微头条话题 @悟空问答 @头条红人精选
精神障碍疾病是由于精神神经系统引起的疾病,***一般可分;抑郁症,精神分裂症,[_a***_]引起的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等。因为***患者有时因为用药物控制就会有好像痊愈的情况。以但用药不及时就会复发并且有时病情加重,所以***患者只能按时用药控制疾病发展并不能痊愈。因为精神障碍疾病是脑神经系统疾病必须对脑神经系统修复,否则是不会痊愈。精神障碍疾病是由于压力过大受到精神极大***伤害以及心理阴影和内心心理引起,病因复杂而是现有的多发病症。一般发病人群多见于;年轻学生,老年人或者无业人员等。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在校学生由于学习紧张性格内向及担忧毕业后的未来而引起精神障碍疾病。所以***患者已经是年轻人的疾病发展对象,有多例发生校园年轻学生轻生自杀现象。但是精神障碍疾病可以预防可以药物控制,心情舒畅环境优美减少思想压力等都是预防精神障碍疾病的最好方法。如果患有精神障碍疾病就要及时发现后根据症状及时用药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精神障碍疾病发展。
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症的区分,哪个好冶?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没有自知力,但强迫症患者是有的,而且很痛苦,明知不该反复做,却控制不住。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不过分裂症患者中很多也有强迫行为,有时会合并出现。
关于治疗难度,要具体分析了,有些分裂症患者恢复起来比较快,但容易复发。而有些强迫症可能当时难以摆脱,也许换个环境和情境也很容易去除。比如我高中时候就有很严重的强迫,走路哪个脚在前哪个在后,哪个深哪个浅,一旦不符心里的意愿,就要反反复复走,在时间如金的高中阶段这种明知道浪费时间却控制不住反复的状况让我痛不堪言,但高考结束走进大学,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强迫,有些强迫本质上是一种重压之下的焦虑。
你好,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都属于精神科的重性疾病,无论是在诊断还是在治疗上都比较困难,而且精神分裂症本身和强迫症在鉴别诊断时也较困难,经常有两种疾病共病存在。
诊断困难的原因
精神分裂症可以出现强迫症状,约占15%~25%,一般强迫症状出现在精神分裂症病程中有三种情况;第一,发生在精神分裂症早期,开始表现为强迫症状,以后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第二,在精神分裂症病情进展期呈现强迫症状;第三,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出现强迫症状。无论在哪个程度阶段,如果强迫症较为明显,而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又欠“典型”,那么这种鉴别势必更加困难。
如何区分这两种疾病
首先需要全面了解病史,如果病人或家属重点提供强迫现象,我们要更关注患者对强迫现象的认识和态度如何?有无痛苦体验?患者的求知欲望如何?对自己学习、生活、工作态度如何?与周围人的感情如何?对未来有没有什么打算?
我们针对患者存在的强迫症状要重点询问,比如这样做是否有必要,有无意义,是否努力去***,***时有何心情体验?往往强迫症的患者在存在反强迫意识或行为 ,病人主观体验是痛苦的,难以忍受的,明知没有必要却不得不去做,这就是强迫症患者的症结所在。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没有这样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存在,除了受精神症状影响,病人一般没有强烈的纠结体验,更说不出具体的感受和想法。
很多时候强迫症患者存在的强迫性思维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容易混淆,如果妄想固定了下来,鉴定一般不会困难,问题是当妄想还处于形成初期的半信半疑阶段,此时容易和强迫性怀疑混淆。强制性思维和强迫性思维也是鉴别的重点,强制性思维的出现具有偶然性,患者对此感到陌生和意外,内容多样,多变化,不由自主的突然涌现出来,深入了解,患者还会暴露是受到外力影响或控制,思维不属于自己。强迫性思维与强制性思维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出现较经常,并非偶发的、突然的;内容较重复,并不是千变万化;认为思维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受外力影响;有强烈的***愿望,经常为此感到烦恼不已。有强制性思维者有时也存在一定摆脱愿望,同时也可伴有烦恼情绪,但与强迫性思维比较,显得不强烈,通常在强制性思维出现时烦恼一阵,过后就变得心安理得,也没有强烈的要求治疗愿望。
对很多具有强迫症状的患者,如果进一步追问其强迫症状是如何产生的,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说是受外力影响造成的,或回答不出症状为何造成,或态度似是而非。
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往往十分棘手,原则上说如果是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应该是用抗***药物,但究竟使用哪一种抗***药物为宜,很难根据针对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方法来选择,通常是使用“广谱”的抗***药物,但从目前的经验来看,尚未发现哪一类抗***药物对这类患者特别有效。有的医生主张使用抗强迫药物,如氯米帕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目前治疗还是以药物为主,精神分裂症可以选用新型的非典型抗***药物,强迫症可以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和氟伏沙明对症治疗,两种疾病都需要长期维持用药来患者疾病,强迫症社会功能受到影响,但如果对症治疗还是可以部分恢复,但精神分裂症病人往往因疾病日趋加重导致社会功能衰退,日常生活受影响更大,以上就是我对问题的观点,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