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病本和大病本是一个意思吗?
-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多少种疾病在折磨着人类?
- 怎么看人民日报评论提出的性倾向不止一种,同性恋绝不是疾病?
慢病本和大病本是一个意思吗?
大病和慢病是有区别的,大病一般是指疾病的严重程度,慢病一般是根据病程长短来定进行定义的,大病包括恶性疾病,肝硬化腹水,一些比较疑难的疾病,我们都可以归为大病。慢病慢性胃炎,糖尿病,高血压等可以归为慢性病。无论是慢病本还是大病本都要治疗。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多少种疾病在折磨着人类?
答案没有具体数字。但是可以根据将人体和病原微生物进行分析来大体推测。
人由细胞组成,细胞由各种组成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出现问题就可能发生疾病。导致人生病的有许多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分为九大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每个系统都可以发生先天缺陷、感染、肿瘤、结石以及物理化学等的外伤。我们可以举几个目前无法解决的例子:艾滋病是***感染并破坏了人体的淋巴系统、癌症是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并转移侵犯重要组织器官、禽流感和SARS是***侵袭呼吸系统、化学损伤包括各种化学成分污染水和食品、物理损伤包括核辐射,还有人为的因素,比如可以用***为载体携带基因片段进入人体,替换掉原来的基因,使人体编码发生变化,目的是好的,但将来会不会失控难以预料?
还有就是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各种精神创伤或者过大的压力,会导致轻重不一的心理问题,都是需要解决和攻克的难题。
目前的医学只是解决了部分问题,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还有遥远的路要走,只求不断去了解和认识。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总共有多少种已经证实的疾病?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文版》统计,到目前为止,共有11808种疾病(含传统医学病症467种)。其中:
1、感染类疾病或***病:833
2、肿瘤类:1059
3、血液或造血器官类:214
4、免疫系统疾病:210
5、内分泌、营养或代谢疾病:542
6、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718
7、睡眠、觉醒障碍:73
8、神经系统疾病:719
9、视觉系统疾病:615
10、耳或乳突类疾病:135
11、循环系统疾病:480
12、呼吸系统疾病:303
13、消化系统疾病:805
14、皮肤病:615
15、肌肉骨骼系统或结缔组织疾病:364
16、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49
17、性健康相关情况:58
18、妊娠、分娩或产褥期:445
19、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526
20、发育异常:1118
21、症状、体征或临床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1060
22、损伤、中毒或外因的某些其它后果的疾病:1682
23、传统医学病症:467
什么是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ICD)是WHO发布的疾病分类手册。目前已经预发布了第十一版,现行版本是1992年发布的第10版。
ICD是世界范围广泛应用的诊断分类系统,广泛用于临床实践,有利于规范化诊断,是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它也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研究、统一化登记及管理制度;还用于各国***和各大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投保与赔付的依据。
国际疾病分类的权威性如何?
国际疾病分类(ICD)是WHO发布的疾病分类手册,在全球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
WHO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简称。它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置在瑞士日内瓦,只有***国家才能参加,是国际上最大的***间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_a***_]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
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CD)是疾病分类的国际标准,也是各国进行卫生信息交流的基础,己被世界卫生组织许多成员国所接受。ICD己经成为在通常的流行病学和健康管理工作中广泛使用的国际标准化的疾病分类方法,包括对医院病案和死亡证明书等多种类型健康记录中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分类,保证临床和流行病学工作中疾病信息的贮存和检索,为WHO各成员国汇总个国的疾病和死亡统计数据提供基础据。
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都接受国际疾病分类系统。具有权威性。
时代在变迁,社会的发展,医学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的疾病谱也随着发生巨大的变化。解放前,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占我国人口死因之首,而上世纪六、七十年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心脑血管病逐渐取代传染病而成为首位死亡病因。据新近的全国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前十位的死因是: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脑血管疾病、新生儿疾病、结核病和泌尿系统疾病,而城乡人口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饮食水平的增长,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主要死因,并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死因构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折磨人类的危重疑难病证的分布范围。从这点看,笔者希望二十一世纪的中医人应该始终坚持临床出发,把威胁折磨人类的疾病谱作为研究的重点,具有勇于挑战难题的学术勇气和与时俱进的研究思路,为弘扬中医造福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而不懈努力!
欢迎各位老师关注~留言。
人类的疾病种类很多,具体数量和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很大关系,也和划分标准有很大关系。
按疾病的来源,可以分成四大类。
第一类、机械伤害,有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交通事故,战争,械斗等原因造成。具体数量大家考虑一下就好。
第二类、先天畸形,由于是先天,多数严重疾病都会胎死腹中,出生后能生存的疾病种类不是太多。
第三类,外源性疾病,由人体外部强致病微生物引起,具体数量可参考其他资料。
第四类,内源性疾病。按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两小类。
①疾病对发病器官造成不可恢复的实质危害,按受害器官分类,每器官一种,按人体器官数就可以了。
②疾病未对发病器官造成实质危害,消除致病因素就可以恢复健康。
这一小类是目前阶段,发病人数最多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这类疾病。
按不同的划分标准,病种的数量有多有少,有的划分标准划分的病种可达成千上万种。
现在我们按发病的第一病因来划分,这类病的病种就一种,这种病的症状有成千上万。这就是目前人们普遍认知的“三高”及其并发症。
一抑郁症;既不是绝症,又不是罕见病,但是,就是不容易治好治愈。每天郁郁闷闷,对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失去信心。甚至感觉活着没意思,生不如死。二、心脑血管病后遗症,也就是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随,不能自理。尤其,瘫痪在床,拖累儿女,活着受罪,生不如死。
怎么看人民日报评论提出的性倾向不止一种,同性恋绝不是疾病?
一楼“龙久于池”作者的回答完全在刻意主观的去解释他所希望同性恋应该有的样子。
其实人民日报表达的观点很简单
第一,同性恋不是疾病是正常性取向(包含LGBT)
第二,不管哪种性取向都不可以涉黄***或者刻意宣传性少数人群这个点为卖点。
第三,大家要包容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
龙久于池的回答充满了个人的偏见和臆想不是党媒要传达的意思,我们要和谐社会不是制造族群对立和冲突,我们个人可以选择接不接受同性恋,但是我们的社会的共识是这不是疾病而是正常的性取向。
既然是正常的你会刻意宣传异性恋吗?所以同时我们也不会刻意宣传同性恋,这才是一个正常人的理解。
最大胆的主流意见,不过本人并不认同
1,人类社交***在人类进化几亿年的历史中,还是有一个核心***观的,如果对这个核心***观有了质疑,并且不去倡导这个核心***观,会不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和偏离,个人认为有待商榷。
2,无论中外,历史上对这样的行为一直是含糊的态度,这个含糊本质上并不是一种褒扬,只是包容这样的性取向,不去声讨也不去肯定,如果真要肯定,这样的生态习性可能就会泛滥乃至于对核心***观产生冲击
3,放大而言,如果这样的性取向不加以饬厉,还有没有更加奇怪的事情出现呢?中外历史上并非没有毁坏纲常的性取向行为,只是被诟病无法提及到桌面上。
4,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需要自身的健康发展,我们我们一直说优生优育,我们一直倡导文明生活,如果性取向放大到同性不介意,并且做出肯定,对于核心***观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推导方式呢?
所以本人认为,这样的主流媒体对有悖于核心***观的肯定,无法让人感觉到合情合理,需要再行斟酌
【我国2001年, 将同性恋从我国的精神疾病手册中移除。】
同性恋当然不是疾病,外国很多国家已经成立婚姻法保障同性恋的权益。
同性恋为什么会遭到反对?
一:很多人担心同性恋发展下去,人类会灭绝。――这个观点很弱智,因为同性恋是天生的,不是后天行成的。别以为从小缺失父爱或者在母亲强威下,男孩子很容易变成同性恋,这个只会影响男孩的性格,但决不能扭转一个人的性取向。
二:同性恋极其容易传染性病。――不可否认,同性恋确实比异性恋更花心,可是随着同性人群的自律,这种趋势已经逐渐减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亚洲同性恋染病率已经得到基本控制。)
同性恋过度的宣扬了吗?
由于现在网上都能看到小帅哥卖腐,或者扮演本宫,一群男生画的妆比女生还精致。――激起了很多刚性直男的厌恶,小兵张嘎的嘎子哥就唱了一首《我不是娘炮》讽刺现在的男生没阳刚之气。
@现在的男生变成这样,关同性恋什么事。很多年轻人的审美观都是从日韩电视剧里学来的,再者男性的魅力多种多样,不管是像吴京那样的纯爷们,还是像鹿晗那样的温暖帅哥,都是值得尊重的。
同性恋意味着对不起父母吗?
老一辈长者,万事以无后为大。这种传统观确实在往后都会成为主流,可是,人的经济独立后,养老不再是只靠儿女这种方式。人活着不再是生老病死那么简单,更多是追求生命的意义。
――同性恋的很多压力,并不是来自于喜欢同性本身。而是遭受到外界的鄙视,打压,催婚等压力。 我国乃是一个泱泱大国,文化人群包罗万象,可以容纳不同人群的价值观。
人民日报代表党和国家的态度,是很权威的。
各位客官喝杯茶,咱们先来看看“性倾向不止一种,同性恋约不是疾病”这句话体现出来的意思。
性倾向不止一种,那就表明性倾向具有多样性。如同性、自性,发展到生物学中动物的雌性、雄性,某些人就是对动物有兴趣,更有甚者,会有“物体”产生“性趣”,有些人的爱情跨越了性别、有些人的爱情跨越了物种,有些人的爱情跨越了星球(理论中维斯理小说中有人和外星人好上了/捂脸颊)
再看后一句同性恋绝不是疾病,里面有个“绝字”,比之以前国家和传统道德,在性的问题态度暖昧、遮遮掩掩不同,这次态度很明确,绝不是病!那么这样就可以分析出来了人民日报的意思:
一是为后期的同性恋行为立法进行规范,考虑到今后的男女比例相差悬殊,以及西方坏思想在神州大地到处流淌,为了适应新形势,必须对同性恋等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相关的法律估计会在2021年提出上日程,2025年完成立法。
二是为减少疾病传播。一旦态度明确了,大家都不要不好意思了,一些人正在黑暗的地下室欢呼,扭扭捏捏地和“他-他”“她-她”打电话。不过在中国乃至世界同性恋等行为不会长久,存在的土壤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消失。
三是肯定中华医学的包容性,现代医学的进步,由“存在即无理”到“存在即合理”期间是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尽管不是病,但是同性组合没有繁衍后现代的功能,现代医学会对帮助男生女相和女生男的朋友相从基因上、激素上、医疗环境上加以改变,到时候,同***情没有变,其他的全变了,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