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医疗科普小知识?
- 求科普新型冠状病毒?以及医疗预防手段?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有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等习俗。以下是一些与腊八节相关的医疗科普小知识:
1. 腊八粥的营养价值:腊八粥是一种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通常包括糯米、红豆、绿豆、花生、莲子、红枣、桂圆等。这些食材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有益。
2. 腊八蒜的功效:腊八蒜是用醋腌制的大蒜,它不仅口感鲜美,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大蒜中含有大蒜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作用,对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有一定帮助。
3. 冬季养生:腊八节正处于寒冷的冬季,此时注意保暖、适当锻炼、合理饮食等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羊肉、生姜、桂圆等,以滋补身体;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4. 饮食注意事项:在腊八节期间,人们的饮食往往较为丰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进食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给肠胃造成负担。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等,在食用腊八粥和腊八蒜时应注意控制量,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总之,腊八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关注健康的好时机。通过了解这些医疗科普小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节日的同时,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求科普新型冠状***?以及医疗预防手段?
中医讲正气盛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事实也证明中医理论的超前性和科学性。从这次肺炎中可看到,不少人感染后根本不发病,反而密切接触都很多都发病。这正好证明正气才是防病一个重要屏障,所以我一般流行感冒我都推荐“玉屏散”“和“荆防败毒散””这是提高抵抗力中医经典方剂。不过在这些密切接触感染比较高的细菌***也不能过份相信自已的抵抗力,只有不接触才是最好的预防。所以我之前有以下建议大家参考下。我的建议一般都比专家说的早一个星期左右,不信大家对照下。
遗传因素有关。细菌***致病属外界因素多与细菌***的量和致病力有关,所以少与外界接触,戴口罩勤洗手等可减少感染机率,增强体质加强锻炼,增强营养也可减少感染可能。
冠状***离体后多数毒力致命性确实会逐渐减弱,其具体数据好像也没公布只要做好防范措施按理是可控的。
预防措施: 1、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2、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 3、将肉蛋彻底做熟 4、避免与呼吸道患者密切接触 5、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 6、不要随地吐痰
增强体质中药可用“王屏风散”“荆防败毒散”自己也可看下这两方功效。治疗我建议用“麻杏石甘汤”加“消斑青黛饮”这是我个人见解。具体最好找专业医生诊疗。
有备无患,做好防护措施无需过份恐慌。暂时致命的多为年老体弱的。如果不变异一般人群可以渡过危险期。不过我们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只有听从专家建议作好防控,***传播快速得到控制,时间越短吧变异机率越少。
谢邀。此次自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么这个***到底是个什么东东?有哪些医疗预防手段?
武汉的这次新型冠状***肺炎从2019年年末发生,于2019年12月31日被医学专家初步定性为病毒性肺炎,在排除流感***、腺***等疾病后,于2020年1月7日被中国的专家成功发现致病菌是一种***状***,世界卫生组织于1月9日确定这种***为新型冠状***,最终命名为2019-nCOV。
2019-nCOV属于冠状***的一种。冠状***属于单股正链RNA***,巢***目冠状***科正冠状***亚科,有包膜,直径50~200nm。根据血型和基因组特点分为α、β、γ、δ四个属。可感染蝙蝠、狗、猪、禽类、牛甚至人等多种动物。
能感染人的冠状***有7种,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感染过冠状***,造成普通感冒的病原性最常见之一的就是冠状***,只不过引起感冒的冠状***造成的病情较轻,一般不引起肺炎。大名鼎鼎的非典SARS***属于β属冠状***。而2019-nCoV***同样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多形性,直径60-140nm,与蝙蝠冠状***同源性达85%以上。目前初步认为,蝙蝠是2019-nCoV的天然宿主,但2019-nCoV***与蝙蝠携带的冠状***基因测序并非完全一样,而且蝙蝠也不大可能直接传染人,说明还应该有个中间宿主,人类就是被这个中间宿主所携带的变异的***状***感染发病。目前初步认定这个中间宿主可能来源于武汉海鲜市场的某种野生动物,在海鲜市场的部分土壤标本中也检测出大量的2019-nCoV。然而第一批发病的患者中部分并未去过海鲜市场,在关闭海鲜市场前也未对市场内的野生动物[_a***_]大规模流行病学***样筛查,所以这个关键的野生动物中间宿主到底是谁现在还是个谜。如果能找到这个中间宿主并进行隔离,就能有效控制传染源。
至于对新型冠状***的医学防护,不同人群不同场所有不同的要求,过度防护会造成医学***的浪费。对于普通老百姓的一般场所,一般的医用外科口罩就足够了,不需要过度防护。最多再加上一个手套,避免接触传播。如果是去医院或拥挤的场所回来后,可用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等对钥匙、衣物等进行消毒,注意勤洗手、洗脸、洗鼻腔即可。一般来说,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普通老百姓是不需要的。而医院里的医生,特别是发热门诊、收治确诊病人病房的医生,则需要帽子、医用手套、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等诸多医学防护用品,还需要特定的隔离病房及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