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用药机理研究-精神疾病用药机理研究论文

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机制包括哪些?如何理解克莱因的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和游戏治疗法?长期服用精神病药导致的副作用该怎么办?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机制包括哪些?一是灿烂、辉... 显示全部
  1. 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机制包括哪些?
  2. 如何理解克莱因的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和游戏治疗法?
  3. 长期服用精神病药导致的副作用该怎么办?

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机制包括哪些

一是灿烂、辉煌、悠久的历史积淀,二是光辉的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三是浩如烟海文化典籍的传承,四是寥若星辰的历史英雄和无数仁人志士的精神滋养,五是自强不息、勤劳智慧的民族品质灌溉。

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机制包括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 ,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 ,自强不息的生存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精神疾病用药机理研究-精神疾病用药机理研究论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如何理解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和游戏疗法

关注我【心语525心语】,了解更多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和现象,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吧~


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 1882年-1960年),是与弗洛伊德同时代的女精神分析师。

精神疾病用药机理研究-精神疾病用药机理研究论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克莱因首创了儿童精神分析,她通过观察婴儿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主要是婴儿前语言期的基础上,提出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其理论要点有:

1.儿童行为并非完全受无意识支配,更多受其生活中重要人物的情感所左右

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受到人的无意识(性本能冲动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所驱使,他强调潜意识动机的作用

精神疾病用药机理研究-精神疾病用药机理研究论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克莱因通过对儿童的精神分析发现了和佛洛依德不同的东西,她发现单纯生理性驱动作用不足以支配婴儿的行为,对婴儿而言更重要的是和重要人物建立关系。克莱因的这个发现被后来被美国心理学哈洛Harry F. Harlow 1905年-1981年)的恒河猴实验所证实:

让新生的婴猴出生的第一天起与母猴分离,并给它两个替代的玩偶猴妈妈,一只是铁丝玩偶胸前挂着奶瓶,另一只是毛茸茸的玩偶。虽然婴猴和铁丝妈妈在一起能喝到奶,但它们除了需要解决饥渴跑到铁丝妈妈那里,其余时间都会和毛茸茸的妈妈在一起。这实验说明除了本能满足以外,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实验的对象虽然是猴子,但心理学家认为,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

还有一个现象可以支持克莱因的理论,曾经在孤儿院观察到一种现象是,仅提供足够的食物喂养,但很少有人去关照陪伴的婴儿有很高的死亡率。


2.母婴关系是构建儿童内在世界的基础

克莱因认为"自我"是婴儿从出生就存在的,而不是弗洛伊德认为的“本我”受挫后(不能自己得到满足)发展出了自我。母婴关系的起源在克莱因看来,婴儿与生俱来内心就有一个母性形象,这个潜能能引导他与抚养他的母亲产生互动,建立关系

婴儿的内在世界与最基本的客体关系(即母婴关系)联系非常密切。这种关系比其他任何关系更能成为建构儿童内在世界的基础。

母婴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呢?

本能让婴儿必须与一个客体相联系,首先这个客体是妈妈的乳房刚出生婴儿是不能感知到整个母亲的,只能感知到***的存在,俗话说“有奶便是娘”。在克莱因的理论中,***对婴儿来说不仅仅是解决饥饿,它是婴儿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结,在婴儿和母亲互动过程中逐渐建立依恋关系。也就是说,客体是与心理机制联系在一起的。

  有了内部客体就有了内部客体关系世界(情感的世界)。内部客体关系世界的发展引导着婴儿和母亲建立关系。而母亲这个客体对婴儿的回应修正着婴儿的内部客体关系世界和婴儿的情感。这一点也是克莱因所强调的。


3.婴儿内部客体关系发展的两个基本状态

 刚出生的婴儿其内心世界是二分的,好的感觉——爱;坏的感觉——恨。克莱因把这种描述为偏执——分裂状态,这一状态用的防御机制是幻想、分裂防御机制应对的是这个阶段焦虑——“迫害焦虑”这时期婴儿由于出生的创伤,幻想着被迫害和被攻击,也幻想着攻击坏客体,有破坏性冲动,会出现咬、撕妈妈的***这类行为。婴儿在大约5个月至1周岁,心理迅速发展,随着心智发展的进步和成熟,婴儿有能力把母亲作为一个完整的客体来接受,这时婴儿体验到,原来没有好的坏的之分,好感觉坏感觉都是对一个人的感觉,爱和恨的也是一个人,好客体坏客体就是同一个人。

克莱因的两个位态理论的意义不仅仅是理解儿童前念母期内心世界的发展,也要理解到两个位态间的流动一直是伴随着发展心理的,并且是一个普遍的心理过程。


  • 游戏治疗法是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的技术之一,她用游戏(玩偶、泥巴、图画和一些非语言的方式)让儿童表达自己的幻想和体验,在理解、沟通、关注的前提下,使儿童有能力争取自我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描述儿童的感受和态度,游戏治疗法历程包括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儿童会在每种游戏里表达负向的感受;

第二阶段,开始出现明显的冲突情绪,通常是焦虑或敌意;

第三阶段,再次出现明显的负向感受,但主要是针对父母手足或治疗师,或是出现退化性行为; 

第四阶段,冲突的情绪再度浮现,但此阶段主要与父母、手足、治疗师或其他人有关;

第五阶段,儿童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正向和负向的感受而没有冲突。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期服用精神病导致的副作用该怎么办?

我是精神科医生,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但首先要考虑的是究竟是抗***药物的疗效有帮助,还是副作用带来的危害更大?如果问我这个医生的意见,我觉得虽然长期服药给我们的身体确实可能带来一些负担和麻烦,但必须肯定的是,抗***药物最大的功效就是帮助我们继续做自己,而不是被精神症状影响或者支配从而迷失自己。

长期服用抗***药物带来的副反应

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抗***药物大部分都是第二代非典型抗***药物,比如氯氮平、富马酸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氨磺必利等等,都属于第二代抗***药物,第二代抗***药物与第一代抗***药物相比较,并不是说疗效多么出众,其实我们目前得到的分析数据显示,第二代药物作用于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只是与第一代抗***药物的疗效相当。真正使第二代抗***药物优于第一代药物,并因此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第二代抗***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小,更容易被人接受。

长期服用第一代抗***药物比如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奋乃静等等最常见的副反应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如迟发性运动障碍,即使在停药以后也很难消失掉。

而第二代抗***药物比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药物则相对很少引起锥体外系药物副作用,几乎不会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但相对应的可能引起体重增加及脂类代谢方面的异常更多些,尤其是氯氮平和奥氮平,在阳性症状的疗效上可以排在第一顺位,但在体重增加方面也要排在第一顺位。

曾经我有一位女患者,3年前发病后一直服用奥氮平治疗,效果很好,妄想症状完全控制住了,但就因为3年体重增加了30斤所以自行停服了药物,后来再次复发严重的被害妄想,经过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和更换药物才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不单单是体重增加,氯氮平和奥氮平还可能引起[_a***_]升高,也同样属于脂类代谢异常,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除此之外长期服用抗***药物还可能出现内分泌系统紊乱,比如泌乳素的升高,月经紊乱,性激素水平异常,以及性功能异常。一般遇到泌乳素水平的升高,我们会选择减药甚至换药,或者加用小剂量的阿立哌唑降低高泌乳素血症。

另外长期服药还可能导致肝功能的损害,所以我经常建议我的患者每2-3个月就复查一下肝功能,如果转氨酶明显升高,可以选择合并保肝药物治疗。

还有就是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便秘表现,服用抗***药物时一些药物有典型的抗胆碱能效果,所以会产生口干,便秘,尿潴留等等不良反应,一般选择一些肠道软化剂,补充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需要停药对症治疗,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少见,而且多数出现在年老体衰者身上。

如何处理长期服药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

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如何处理抗***药物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的人一定是精神科医生,所以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还是第一时间选择求助你的主治医生,医生会根据你的服药情况,判断你的药物不良反应具体程度,然后选择相对应的应对措施。

任何长期服用的药物都可能给人体带来不利影响,但为什么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就因为药物能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让我们做一个正常生活的社会人。

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停服药物会成倍的增加药物复发的几率,在我的病房里,有80%的反复住院的患者都是因为未能遵医嘱坚持服药而导致的病情复发反复住院治疗。

希望大家能清楚这个道理,坚持服药可能需要克服不良反应,但却能够帮助我保持清醒,利大于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atncure.com/post/7786.html

huangp1489 2024-12-16 10:58 0

回答数 0 浏览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