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时疫是什么病?
- 古代人是如何抗击疾病的,有哪些感人故事?
- 古代形容“生病”的词语有哪些?
- 古代对病魔的称呼?
- 古代有哪些病症?
- 古代的病是什么意思?
古代时疫是指在一定季节内发生、流行、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急性传染病,是瘟疫的别称。瘟疫在中国史料中记载较多,包括天花、鼠疫、伤寒、霍乱等。这些疾病在古代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常常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古代人是如何抗击疾病的,有哪些感人故事?
清末年间,东北大地发生了极其可怕的疫情,这场震惊世界的疫情,是公认的自欧洲“黑死病”后,人类又一起大规模的恐怖瘟疫***,仅以官方的统计说,这场瘟疫就已经及中国东北和俄罗斯南部地区,只在中国就造成了六万多人的死亡。这场瘟疫也是一场离奇鼠疫。支离破碎的大清朝,在临灭亡之际做了一次正确的决定。***后,外交部右丞施肇基,这位昔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哲学博士就立刻与北京城里的***贵族们吵翻天:别管外国人怎么闹!治理东北鼠疫这事,大清权力绝不能放,放了就是遭殃!可谁去呢?施肇基斩钉截铁说出一个名字:伍连德!
伍连德在灾难面前做了一系列措施,这些举措在现在也具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是不顾感染危险和世俗压力,先偷偷解剖了死者尸体,做出了救命的判断:东北鼠疫,不是一般的鼠疫,而是罕见的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的恐怖肺鼠疫!
二是所有发生瘟疫的城市都划片,家家房屋消毒,出入都有军警检查,发现病人立刻就隔离。
三是所有尸体不准掩埋了事,全部火烧,这在当时可是最最难办的事了,中国人自古讲究完整的入土为安,一把火烧了跟挖人祖坟没啥区别了,幸好有摄政王支持他,才顶住了压力,实行一系列措施。在他的举措下,最终消灭了鼠疫。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睿智勇敢,担当起一个国家的责任,拯救一场险些波及全球的灭亡灾难。
中医治病。西医致命。古代时期。都是用中草药。来抗击瘟疫。中草药是很神奇的。在古代有很多中医名家。有扁鹊。华佗。等等等等很多。中药。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中药,它对人的身体。没有什么伤害。所以古人都用中药。中药速度慢。西药速度比较快。西药对身体有伤害。而中药都没有。
古代形容“生病”的词语有哪些?
1 深入膏肓 [ shēn rù gāo huāng ] 指毛病已经无可救药。
2 病入膏肓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 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自《左传·成公十年》:“医生;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3 病入骨髓 [ bìng rù gǔ suǐ ]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出自《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4 不可救药 [ bù kě jiù yào ]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自《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5 不可救疗 [ bù kě jiù liáo ] 病已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自
6 不治之症 [ bù zhì zhī zhèng ] 医治不好的病。 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出自鲁迅《伪自由书·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7 无可救药 [ wú kě jiù yào ]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8 气息奄奄 [ qì xī yǎn yǎn ] 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出自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9 病病歪歪[bìng bìng wāi wāi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10 病骨支离[bìng gǔ zhī lí ]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出自宋·陆游《病起书怀》诗:“病骨支离纱帽宽。”
古代对病魔的称呼?
古代小病称作“疾”,大病称作“病”。一般跟人说“鄙人有疾”。君王则称作“寡人有疾”。
疾(拼音:jí)是汉语常用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人腋下中箭的样子。本义当为伤病、外伤,疾病应是其引申义。
由于“疾”字中含有“矢”,“矢”离弦后给人以迅速、急速的感觉,所以“疾”引申出“快”、“急速”的意思。
由于人受箭伤或生病后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所以“疾”又引申出“痛苦”的意思。此外还有祸害、缺点、疾苦、憎恶、担忧等引申义。
古代有哪些病症?
中国古代的常见病基本上都是一些因为卫生问题导致的病: 风寒(感冒),伤寒(伤口感染)、疮(皮肤发生肿烂溃疡的病)。
瘟疫(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还有古人闻之变色的“天花”等等。 在古代,喑、聋、盲、疠、秃、跛、佝都归入恶疾。 其中“疠”通“癞”,就是麻疯病,传染性强,患者遍身烂灼,毛发凋零,指节自解,为不治之症。 古代的医疗手段很差,所以有些病基本上就是不治之症。
古代的病是什么意思?
病的意思有
一、做名词
1、指重大的疾病。
如: 病,疾加也。 《说文》
疾加,也就是重病。
2、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如: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史记·留侯世家》。
3、缺点,毛病,瑕疵
如: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韩愈《原毁》。
4、疾苦,痛苦
如: 长其孤,问其病。 《国语·吴语》。
二、做形容词
1、困难,不利
如: 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 秦。 《史记·商君列传》
2、枯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做动词
1、生病
未果,寻病终。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 《论语·卫灵公》
3、苦恼,困恼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损害
如:病民(为害人民);病蛊(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
5、疲累,倦困
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 《孟子·公孙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