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积极作用?
- 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中心思想是什么?
- 疾病预防中医与营养是未来方向你认同吗?
首先要提高百姓对中医治未病的认识,再者提高中医药从业者的技术水平,根本问题是西医思维管理培训教育下的中医中药还能不能在夹缝中生存,不要让鬼子的话变成现实,有个鬼子说“几十年后中国人要去日本学中医”,中医中药是中国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要在我们这一代给灭绝了,
"治未病"啊,说白了就是没病,根据阴阳平衡和五行相克理论,一是在饮食上进行营养调理,肉食、疏菜、水果,根据其食物属性如"甘、酸、苦、咸"和"归经"如"白色入肺、黑色入肾"等,以及四季温度变化而调理,这就叫"食疗"。也就是同现代医学的"临床营养学"同理。
二是,"中药调理"药食同源是中医重要理论的一部分,中草药中,大部分是可食用的食物,只是难吃、难消化些,里面成分复杂,而且很多是有毒副作用的,这个不多说。比如,在煲汤时加入"党参、枸杞、红枣"等,做成药善等食用;
三,是运动调理,如练气功等,如华陀的"五禽戏",武术,内练一口气、外练肋骨皮,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内气充配从而少生或不生大病的目的。
通过以上分析,"治未病"其中心思想,就是通过食物营养,运动、内力修练让你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的目的。这应该是"皇宫御医"们为生存悟出的绝技。要知道,作为传统中医,宫庭御医风险是极大的,治不了病是要杀头并祸及家人的。只有让皇室贵族们少生病或不生大病、不治之病才是最安全的。
在古代,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能吃饱就不错了,治未病是做不到的。
在古代纵酒纵色,多为王公贵族、富商巨豪、文人骚客,所以很多难治的病,如"***"多是这部分人。又因科学技术限制、老百姓日出而作丶日落而息,生活极有规律,不用加班、不用陪三朋四友喝酒熬夜,普老百姓不会感染,但瘟疫流行,老百姓又首当其冲,医药无救,往往大量死亡。
现代社会,工业科技发展,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夜夜莺歌燕舞"、纵情"声色犬马"也飞入寻常百姓家,那多为"王公贵族、文人骚客"所易患的病也随同"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现代病越治越多的原因之一。
好了,不多讲,多讲要被"批评"的。
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思想是遵循中医最早的经典《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比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亦!"意思是智慧者不主张有病才去治疗,而讲究在未病之先加以预防;不治已形成的病乱,而注重未发生病患之前的预防。***以如病形成以后再去用药治疗,乱成以后再去平治,就好象临渴才去掘井,临战才去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所以中心思想在于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治未病是中医几千年先人实践的结晶,其措施是多方面的,顺应四时阴阳进行养生调神,使体内阴阳与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协调一致,这就是治未病的根本方法。《内经》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四气调神"方法的精髓。中医治未病以预防为主,用养生之"四气调神"作为防治疾病思想的集中体现和高概括。可见中医经典——《内经》是一部中华民族永远不朽的塊宝!欲知更多中医药知识,欢迎交流与关注。
疾病预防中医与营养是未来方向你认同吗?
预防医学是专门的学科,目前起作用最大的是防疫和营养,比较公认未来方向是基因治疗。中医治未病概念提的很早(实际上所有的传统医学都提到这个问题),但实际作用目前看来实用性确实有限,可以作为防控体系的补充,单靠中医和营养搞预防,不说别的,***,中国人口很难过亿
认同?目前大多数疾病主要是由于现代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容易接受,甚至连中老年人也从良好过渡到不良而造成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的亚健康状况曾否听说过?而现在每个家庭无论老少大部分都不良!比如:传统的中医理论,早睡早起,不熬夜!心态平衡,减少精神压力!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每天运动量大,特别是早上补足水分后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清洁肠胃和血管垃圾,从来很少随便使用任何药物!健康得很自然。要认识做到良好就能防未病!,未来方向应遵循中医理论原则,使人类健康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