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一样吗?
- 有人说精神病医生、心理分析师更容易患精神、心理疾病,是真的么?你怎么看?
- 像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等精神疾病医院是如何确诊的?
如果你说的是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那么可以肯定是一回事,因为涉及疾病的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疾病。
近些年人们开始关注心理问题,关注心理健康,但又排斥精神疾病和精神健康。其实早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就提出了加大精神心理卫生的研究和建设力度,为国民的精神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这其中的心理范围涵盖很广,既包括普通人群正常的心理问题,也包括存在部分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还包括问题严重到疾病的患病人群。这里的疾病虽然是源自于心理问题,但已经不能用单单的心理问题去解释和看待,而是严重程度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所以,所谓的心理疾病也就是精神疾病。从目前我国施行的ICD-10国际诊断标准中,可以将我们熟悉的所谓心理疾病一一对号入座。
比如整日心烦,坐立不安,过分担心某一件事情,或者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预期焦虑,严重到已经影响日常学习和工作的程度,那么很有可能是焦虑障碍。
比如茶饭不思,兴趣缺缺,不想去人多的地方,总是觉得很累,对未来生活没有一点期待,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那么很有可能是抑郁发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抑郁症。
比如凭空能听到有人跟自己说话,或者看到一些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或者没有任何可以令人信服证据的情况下,觉得有人要害自己,那么很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
不管哪一种疾病,心理问题都可能是疾病的发病诱因。但不管有没有发病诱因,疾病就是疾病,已经不能用普通的心理问题去解释或者去看待。比如有些人认为抑郁症其实就是心理问题,甚至因此诋毁罹患抑郁症的患者朋友们心理脆弱,但事实当然并非如此,疾病就是疾病,也不可能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能够导致的。实际上抑郁症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而我们常说的心理问题只是可以归结为社会心理因素之中,单纯的社会心理因素大概率是不会发病的,不然遇到同样心理问题的人为什么发病的总是很少的一部分呢。
心理疾病也好,精神疾病也好,都是疾病,都要尽快到专科医院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
很多人认为心理疾病比精神疾病要轻一点,其实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疾病,它们是一个概念。心理疾病即精神疾病,不要认为精神疾病都是指精神分裂,不是的,比如精神疾病里又分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等),人格障碍(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等),精神病(指大脑功能失调表现怪异、异常的严重心理疾病,包括精神分裂、情感性***、反应性等),这些疾病又都有轻重程度不一样的。和心理疾病即精神疾病 不一样的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针对正常人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各种健康人群,帮助求助者自立自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咨询师与求助者是平等的咨访关系。所以心理疾病即精神疾病不是心理咨询的范畴,当然,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后再做心理咨询更有助于病情稳定,身心健康。
不一样,打个比方。心理疾病就像是得了感冒,吃点感冒药7天就好了属于自愈性疾病。而精神疾病则是重感冒,会引发其它并发症,甚至有些重感冒会有很严重的并发症,导致不同的后遗症。
心理疾病主要是认知、情感、行为的偏差导致内心的不适感。而精神疾病包括各种神经症、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在治疗方面,心理疾病主要靠身心调整,和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而精神疾病的治疗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感谢邀请。
这两个词都挺专业的。
从范围来说,精神疾病会更广一些,包括了心理疾病。严重程度而言,感觉精神疾病更重一些。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种。而心理不健康又分为心理亚健康和心理不正常。如果短[_a***_]内的心理不正常,一般也算不上心理疾病。
通常是时间久了,心理不正常,影响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才算是心理疾病。偶尔一两下,算不上啊,不要自己吓自己。
而土话说的精神疾病,定义就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出现持久的、显著的障碍,精神活动明显异常,并伴有检验现实能力的丧失。
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破坏,以至于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严重受损,甚至出现危害自身以及家庭和社会的行为,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疾病缺乏认识,否认有病,不愿就医。
所以精神疾病一般更重,常常需要医学的方法进行干预。受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而心理疾病,很多是自己有这方面的意识,相对轻一点,愿意找心理医生解决自己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仍对精神疾病有一些偏见,有些人提出可以用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取代精神疾病,但是实际工作中,仍然比较困难。
大部分人认为心理问题就是性格不好,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神经症,失眠,焦虑,抑郁,强迫等。
如果万一真的不幸得了,首先不要看轻自己,人吃五谷杂粮,都会生病的,只是不同的人得不一样的病而已了。该就医就就医,早治疗早好。
如果作为家属,当碰到这样对疾病缺乏认识的,不愿意就诊的患者,建议寻找专科医生帮助,如果爱他(她),就正视这一类疾病。越拖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两者不一样。心理疾病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以及部分可疑神经症;精神疾病包括变态人格、确诊神经症以及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两者区分方法:
是否存在妄想、幻觉。心理疾病一般不会有妄想、幻觉。精神疾病常伴有妄想、幻觉。
自知力是否完好。心理疾病患者会主动求医。精神疾病患者则完全不知道自己病了,当然也不会要求医治。
知情意是否统一。即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是否统一协调。比如***患者会在遇到悲伤的事情却大笑不止;喜怒无常等等。
心理问题通常是正常人的情绪出现问题,通常还伴有肢体不适,比如焦虑、压抑、易惊恐等消极的情绪。
有心理问题的人,本身有积极的寻求帮助的意愿,可以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进行,比如放松疗法、认知疗法、催眠疗法等,
而精神疾病就需要住院进行物理治疗或者化学治疗(精神类药物),并且基本上需要长期服药。
有人说***医生、心理分析师更容易患精神、心理疾病,是真的么?你怎么看?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但老师。汉惠心理工作室负责人。
是的,很多人都会问我“你们天天面对那么多的负能量,是不是自己都要疯掉了?”
这个想法源于我们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心理咨询是用生命去点亮生命。就是咨询师是找到了点亮自己生命力蜡烛的火柴点亮了自己的生命力蜡烛,并用自己的生命力蜡烛去照亮来访者,找到点亮来访者生命力蜡烛的火柴,去点燃自己的生命力。
所以心理咨询是用生命影响生命。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互相被对方滋养。因为当我在咨询中,对来访者的尊重接纳慈悲包容,让来访者放下防御,呈现那个真正的自己,启动自己的生命力。滋养到来访者。
当来访者运用自己的生命力,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时,那是一种生命力量的美。这种美滋养和感动了我。
所以心理咨询带来的更多的是我见证了更多的生命,让我的生命变得宽广。因为我见证了太多人的故事。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可以和我有不同的观点,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
这个倒是真的,心理咨询师要面对很多的负面情绪,分担患者的负能量,很容易受影响。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很多咨询师都是已经经历过心理障碍的困扰,有深切的感悟才能对患者的心理痛苦产生共情,才能理解和引导患者走出困境。因为心理有障碍人,他的思想活动对正常人来说简直是不可理喻,没事找事。所以经历过痛苦的治疗师也因为经常受负面的情绪感染,再次陷入困境中。
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的答案是确实如此。
首先不论是精神科医生还是心理咨询师,在接触患者或者说来访者的时候都会通过共情去拉进与患者的距离,更容易的去接近和发现患者的问题根源和症状表现,这样就会相比较与普通人更长时间的暴露于精神患者的世界中,去感受她的喜怒哀乐,也更加容易收到精神科患者的影响,而任何的精神或者心理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都包括社会心理因素,所以在特定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下,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相比较于普通人,一定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了。
那么两者的增加几率是完全相同的吗?还真不是,这就关系到职业特点了,精神科医生的执业方式都是在医院中,本科室就不止一个医生,而且我的经历是会在空闲时间或者中午吃饭时讨论某一个患者的病情或者说精神症状,这样也就等同于进行了一次“同行督导”,而心理咨询师往往独立开诊所,或者相对独立的进行个案督导,几乎或者很少有精神科医生这种“同行督导”得机会。所以,其实,相比较而言,心理咨询师患病的风险要远大于精神科医生。
其实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暴露”,所以,全国有3w多精神科医生,100w的心理咨询师,知道你们有多***遇到我了吧?😂😂😂😂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医生在网络上进行医学科普,因为我们的公众认知存在好多误区。看看工作中接触到的有强烈病耻感的抑郁症患者,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一起来吧,为医学科普尽一份力量。
有人说***医生、心理分析师更容易患精神、心理疾病,是真的么?你怎么看?
一个人优秀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知道心理疾病的形成特点和原因,知道来访者的个性缺陷,所以会不断地优化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抗挫折的能力,优秀的心理工作者,是不容易被来访者干扰的。
***如草原上有一个猎人,他的工作是帮助放牧的人赶走财狼,他必须有超过狼的本领,了解狼的习性,所以他自己被狼吃掉的可能性更小。
像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等精神疾病医院是如何确诊的?
你去专业的医院,挂号看病,医生会根据你描述和做心理测试以及身体器官比如心电图 脑电图 脑部CT 等来确定你是器质性还是精神性疾病。抑郁症是你感觉干什么事情没有兴趣,情绪低落 睡眠不好等症状判断你是哪种病种
谢谢平台邀请。很多医院确诊流程相对正规,但是终归以药物治疗的方式解决问题。药物治疗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中药治疗成本高,而且见效慢,中医水平参差不齐。西药副作用很大,时间久还有可能形成依赖性和抗药性或者成瘾性。
如果你去医院,医生会给你做一系列的身体检查,比如心电图、验血等。在排除器质类病变之后,如果你还有一些符合其他疾病的身体症状的话,可能还会有相应的检查。
除了身体检查之外,还有一对一的对谈,观察你的状态,然后做问卷,比如说抑郁量表,焦虑量表等。现实中也有花了昂贵的专家挂号费结果被敷衍了事的情况发生。普遍来说,精神科室的医生,不会很关心你的人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你的症状,考虑给你加药或者减药。
如果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发病,以及日常如何控制病情,你需要多了解相关的知识。听取专业人士意见,不建议购买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相关或心理咨询系列的书籍来阅读,因为在你精神状况不对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主观影响。
总之,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焦虑症或躁郁症也不要害怕,欢迎咨询我,根据你的情况免费定制方案。
医院确诊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的一般流程是:
首先,进行体检,目的是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其次,进行心理测量,量表首选SCL—90,目的是症状的筛查;
最后,心理初访,根据量表已筛查的结果,进步搜集患者的症状表现及影响,通过初始访谈,对患者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及行为表现初评患者的心理精神状况。
另外,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生还需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通过其家属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患者的整体心身状况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