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科学养猪和疾病预防?
- 夏季猪场常见病,应该如何防治?
- 农村养猪,应该注意些什么?有哪些疾病需要提前预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许多事情都以不能适应发展的步伐,养猪也是如此,传统的养殖模式以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科学养殖科学管理以是时代之趋势,关于如何做到科学养殖和疾病预防,大型规模化猪场笔者不敢妄谈,中小型猪场如何科学管理和饲养我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科学养殖。猪也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想一想我们人类的生活条件,生存的环境如何,猪也一样,对待猪要象对待自己和家人一样,也一定会把猪养好。养猪重在养,要保证猪健康的生长,就应做到冬季保暖,夏季降温,通风,饮水干净,饲料优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第一时间治疗。当自己走进圈舍时,能感觉到舒适温謦,看到猪一个个健康舒适,这就是养殖场的基本要求。
二,疾病预防。生活在自然环境下,不免会遭到一些致病因素的侵袭,引发疾病,这些因素包括。1,病毒,细菌,寄生虫等。2,高温,低温应激,也就是环境因素。3,猪舍氨气浓度高,通风性能不好,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4,合群,转圈,断奶等心理应激。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应着重于保健,增强猪机体抗病能力,抗体高啦,自然生病就少了。保健的目的主要是扶正祛邪,所以说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保健,增加抗体在养猪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必须注意。
结束语:科学养殖是猪场必要之前提,疾病预防是搞好养殖之根本。变被动治疗为主动保健,防患于未然,使自己的养殖产业得到最大利益化。
谢谢供参考。
夏季猪场常见病,应该如何防治?
高温环境适合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增加了仔猪感染的机会。
(2)许多猪场认为在夏季外界气温已很高,所以不必要对新生仔猪进行保温,结果由于昼夜温差,在晚上仔猪受凉造成腹泻。或有些猪场在产房***用了较好的通风降温措施,舍温保持在28~30℃,这一温度基本满足了母猪的需要,但对新生仔猪就偏低,容易造成腹泻。
(3)母猪由于热应激***食量减少造成奶水质量下降,使仔猪由于营养不足造成腹泻。或由于母猪产后感染导致无乳,使仔猪由于营养不足造成腹泻
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炎热蚊蝇滋生过多,昼夜温差过大,加上近期猪价比较低,一些养猪户对于管理的忽视等因素会引起猪场内猪病增多,如感冒、附红体、弓形体等疾病。曾有经历过猪弓形体的猪友说,弓形体与猪瘟极相似,如果处理不当则比猪瘟更可怕!
猪弓形体病概念
猪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是一种人、畜、野生动物共患病。该病于5月份至10月份发病较多;3月龄至5月龄的仔猪发病严重。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清亮),乳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
(2)耳尖、腹底的皮肤上出现出血性紫斑,紫斑不凸皮肤界限不清楚。乳猪紫斑明显,往往有从耳尖向耳根推进或减退的情况,作为疾病轻重的标志。育肥猪偶尔有此现象。
(3)体温41℃~42℃以上,呈稽留热型(通常7-10天)。
(4)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5)少吃或不食,精神沉郁。
(6)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大便可呈煤焦油状血痢或呈无血的腹泻。
(7)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弱仔,弱仔产下数天内死亡,母猪流产后很快自愈,一般不留后遗症。
病猪的耳廓、[_a***_]、下腹部、四肢等部位的皮肤常常有紫红色的大片瘀血斑。临床症状与猪瘟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但弓形体病有个标志性的特征,如果是弓形虫病一定会有肺水肿,会出现呼吸困难,猪瘟则没有这个肺水肿的病理现象和症状!
剖检:肺脏膨隆不全,肺间质增宽有胶冻物,肝表面有灰白色斑点或坏死灶多呈放射状;脾脏肿大,表面有鲜红色丘状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呈粗绳索状肿胀,切面外翻,有坏死点等特征,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图解:如何从临床症状诊断该病
预防:
1. 猪场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定期用2%烧碱等消毒药消毒。
2. 饲料添加蝇洁净,同时要搞好灭蚊、蝇、灭鼠,特别要注意:不能让猫、狗进入场内窜动。因为猫是唯一的终末宿主。
3. 猪场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饲养员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应搞好自身卫生消毒,严防感染。
4. 病死猪及流产胎儿、胎衣等传染源应作无害处理。(来自网络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1 夏季养猪的常见病及临床症状
夏季猪病以病原体感染为主,常见的有猪副嗜血杆菌***、附红细胞***、链球菌以及猪瘟***等,都是导致猪发病的主要***。病猪在发病期间,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伴有流鼻涕,皮肤发红,便秘。另外猪群会出现厌食现象。病情较为严重的是母猪和育肥猪,其次是哺乳猪和保育猪。部分养殖区域对于病猪只是***取抗病毒性药物,并且结合退烧药物,这种没有进行检测和诊断的治疗,通常效果并不好。
2 夏季养猪常见病的致病原因分析
(1)因饲料霉变导致猪发病。由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中滋生大量的霉菌,如果饲料槽内出现了大量的霉变饲料,则会导致整体的饲料品质下降。如果猪食用了霉变饲料,也会导致不同致病性微生物直接进入到猪体内引起发病,这是导致夏季猪发病几率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2)养猪过程要关注周围的环境因素,尤其是温度变化。猪是恒温动物,汗腺并不发达,机体的散热水平也较低,调节温度较为困难,加之自身没有耐热性,因此夏季的养猪舍要保证半开放,温度过高或者是温度骤然升至很高,都会导致猪群出现应激反应。另外,通风不良以及代谢受阻都会导致猪舍内部出现有害气体的堆积,甚至会导致微生物繁殖,这也是导致猪群出现疫病的重要原因。
(3)在猪群出现相关问题后,若是大剂量地使用激素类药物,不仅不能完全清理微生物,甚至会导致猪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导致疾病更加难以控制。另外,还有部分养殖户为了短期的经济成本,延迟或者是不按照疗程用药,导致猪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繁殖,甚至会发生变异,使得疾病更加难以治疗。
3 夏季养猪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1)积极落实环境管理策略。在夏季养猪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积极落实环境管理机制,确保通风良好的同时,对环境进行及时监督和管理,保证高温操作的完整度和有效性。定期进行清扫和处理,并且保证猪舍的干燥性和清洁度。由于夏季雨水较多,需要对猪舍进行定期维护,选择晴天对垫草进行集中曝晒,使用石灰处理潮湿的墙壁。另外,要加强饲料原料的保管和处理工作,尤其是对母猪和断奶仔猪,要在日常饲料中适量添加霉菌毒素处理添加剂,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霉菌***对猪的伤害,并且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病猪处理措施和管理要求。此外对于环境中的蚊蝇要及时处理,要集中安装纱网,有效规避蚊蝇叮咬传播***,保证猪群整体质量和身体素质符合相关标准
夏季猪场常见病,应该如何防治?
这个问题村民小江来回答。
猪的饲养效益的高低,很大一方面是来自于风险的把控。而各种疾病所产生的风险,对猪的存栏率及出栏率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夏天猪场的常见病,更应该积积的预防和防治好,这对于养殖生猪提高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猪流感。
猪场中尤其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外在表现为食欲、精神不振、眼涕鼻涕多发等。还可引发并发症。
对于此类病症一是要加强猪舍的空气流通,注意猪舍的保温。二是对于病症要及时施治。
二:猪链球菌病。
其病发于猪的上呼吸道、扁桃体和鼻腔。猪的感染面较广。虽是常年性疾病但尤在夏季高温更易诱发。
严防此病要做好幼猪的防疫,及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和猪舍环境的消毒工作。
三:丹毒。
多发于夏季。因环境温度湿度等诸多外在因素而致发病。其表现为皮肤块状疹斑、高热、急性败血症、可致皮肤坏死或多发性化脓关节炎。
此症多为外在环境因素诱发,与猪本身的免疫力有一定的关系。平常要注意环境整洁及温湿度的把控。饲喂时多掺精料以增强生猪自身的免疫力。日常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若发现此病,应尽快把病猪与其它猪进行有效隔离。
四:蓝耳病。
此病目前病因不尽详实,有由外引种而诱发的嫌疑。但不排除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感染的可能性。其症状为猪头眼脸水肿,鼻孔排泄物较多;皮肤发红耳朵发紫蓝色等。此病发要及时加以控制和治疗,否则极易造成二次感染而引发成年壮猪的死之。
总结,在生猪的饲养上夏季对其常见病的预防把控尤显重要。当然夏季的常见病我只是列举了几例,其实远不止这些。如猪弓形虫病、猪瘟、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等,这些在我们的实际饲养中主要要注重:猪的选种;猪舍的消毒;猪的阶段性防疫;常见病的提前预防及后续治疗;饲养环境的管理等等。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能有效规避饲养风险,和提高养殖效益。
夏季天气炎热,高温和高湿度管理不当往往会导致各种疾病,最常见的:中暑,仔猪白痰,红细胞病,疾病等,中暑:是由猪的热量或阳光直射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脑淤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发反应,原因:在炎热的夏天,猪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通风不良,大量的热量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症状,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定,互助失衡,恐惧表现,突然出汗,心力衰竭,呼吸短促,体温升高,频繁抽搐,快速死亡,将猪放在阴凉通风处,先将头放在冷水中,倒入体内,然后用1%~2%的生理盐水灌肠,以提高体温,或注入2.5%。盐酸氯丙嗪根据猪的体重给药,然后静脉内补充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加强夏季防暑和降温,中午避免阳光直射,冷却猪舍,防止闷热,潮湿,拥挤,供应充足的水,并喂一些盐。
夏季,高温高湿,健康状况差,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引起大肠杆菌感染,引发肠道疾病。仔猪粪便,淡***或绿色和灰白色,混有粘液,气泡,特殊气味,肛门周围粘粪,晚期体温升高,智力下降,食欲不振,冷战,感冒,卧呼吸困难,一周左右死亡。
治疗:可用腹泻,抗菌,可用,痢特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各种药物,预防:注意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体质量,提高猪体免疫力,定期消毒灭菌,降低患病率。
猪红细胞增多症,也称为红皮病,是一种溶血性传染病,导致猪分批死亡。 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嗜睡,眼睛分泌物,懒惰,黄疸,贫血,最终死亡。
治疗方法:可用强力霉素,土霉素,配合药物,肌内注射血虫粉,注射***素,效果均可。
顶防:加***生和饲养管理,及时清理粪便,定期消毒,减少微生物生长,降低患病率。 猪舍要通风和干燥。在夏季,猪饲喂一些绿色和多汁的绿草,补充多种维生素,科学配合饲料,改善猪的体质,增强免疫力和降低患病率,养猪场应定期用2%苛性钠消毒和消毒。
农村养猪,应该注意些什么?有哪些疾病需要提前预防?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关注我,了解日常农业小知识!
1、防暑降温。夏季天气炎热,容易造成猪因为高热而不食,所以需要加强防暑降温措施,比如:加装遮阳网、排风扇、湿帘风机等设施;
2、防蚊蝇。夏季蚊蝇泛滥,而一些疾病是通过吸血昆虫传播的,例如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等,所以可以***用安装灭蚊灯、使用蚊(蝇)香等措施;
3、消毒灭菌。夏季气温升高,造成耐人菌大量滋生,圈舍清洗消毒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猪的细菌感染,因次,适时的冲洗消毒是很有必要的,同事冲洗圈舍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猪瘟是危害极大、传染极快的疾病,它在世界各地皆有发生,它的死亡率极高,如果不加以制止,会在短时间内传播整个养殖场,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它在发病初期症状不一,主要表现为急性、[_a1***_]以及温和性。发病时猪的体温开始上升,一般在40-42度之间,全身和内脏开始充血出血,伴随着各种炎症,直至猪死亡。
防治方法:猪瘟现在在世界各地病没有特效药治疗,注意以防为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绝,及时清理卫生和消毒处理。以免传染其他猪,猪死亡后要处理干净。
谢谢邀请。
我主要从猪的日常管理和仔猪的防疫来回答您的问题:
对于农村散户养猪来讲,肯定不会像大猪场那样防疫严格,说句到底话,也做不到,因为大型养猪场几乎***取的是封闭式管理,从事养殖的人也都是一些专业的职业养猪人,而农村养猪的散户,除了养猪作为副业外,还有其他的工作要做,难免要时时的与外界打交道,所以封闭式管理方面没有大型猪场的优势。
但我们农村养猪也有比大型猪场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即养殖规模小,可以补充一些青绿饲料,特别是一些地方大的散养户,小猪单位养殖面积大,疾病的感染与发病率相对于大型猪场就会弱化很多。
在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除了喂养外,主要注意环境卫生、母猪的保育和疾病的防疫工作。
- 环境卫生方面主要是做好每天猪圈的粪便清理工作以及仔母猪的保育管理工作。
- 仔母猪的保育,主要做好母猪的分阶段喂养管理和母猪的产后管理,保证母猪奶水的充足,这样小猪才能产得病,不得病。
- 疾病的防疫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
- 一是做好小猪圈舍的消毒工作。每周做到两次消毒,消毒药***取碘、氟、氯交替使用。
- 二是对于疫苗而言,也是主要选择一 些高致命性、高发性的疾病进行防疫。
大部分农村散养户预防的疾病种类与预防的时间选择;
和周围一些从事养猪的散户朋友聊天得知,他们选取高致命、高发病率、影响小猪生长速度的几种疾病作重点预防。一般情况下仔猪只做六种防疫:
1日龄口服补铁血剂,主要是防止小猪发生贫血,从而引起腹泻、生长速度缓慢等病症;
3日龄注射伪狂犬疫苗;
7日龄做气喘灭活苗;
- 21天做蓝耳疫苗;
- 28天做链球菌疫苗;
- 35天做猪瘟的防疫。
等猪瘟疫苗做完后,给小猪做一遍驱虫,就要断奶转圈了,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小猪转圈的应激,多***取母猪转圈,而小猪留在原来的圈里饲养一段时间再转入育肥圈的方式。期间第7-10天还要做好小公猪的去势工作。
鉴于每个养殖技术人员对猪病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化,所以对疾病的防疫与时间有一定差异,但所做防疫基本大同小异。至于哪一个防疫程序是最合理的,这个还需要养殖户自己多留心,多记录,多总结,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猪场的行之有效的防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