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裂物理疗法有哪些?
- 为何对于精神心理疾病大多采用单一药物治疗而不采用辅助性的动物疗法?
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精神病患者在发病之时会严重影响到他的行为举止,言语混乱行为夸张,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生活和他人的生活。这就让人们产生了很多的疑惑,精神分裂症患者还不能像正常一样生活和工作呢?
社会上有些人由于对精神病的知识缺乏了解,认为一旦患了***,即使治好了以后,也不能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了,有些领导人干脆把这些人入“另册”。有些精神分裂症状患者治愈以后本人也悲观失望认为自己从此这一辈子就完了,再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结婚、生育和享受天伦之乐了。 当然,精神病人在疾病发作期间,由于他们的思维、情感、行为都是反常的,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缺乏责任能力,因此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而应认真接受治疗。而当他们的病情一经治愈,他们就应该享受正常人一样的权利,像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在事业上完全可以有所成就,可以建立美满的生活,可以生儿与育女,可以抚养后代。 首先,家属及病人应正确看待***。其实,***和躯体疾病一样,仅仅是病种不同,完全没有必要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相反更应积极面对现实,尽早去求医。 其次要有耐心和爱心。在病人病情稳定时,要把他们当成普通健康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轻视和谩骂。在有亲属监管的可能下,让病人适当地参加部分社会活动,或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让他们有归属感。家属应容忍病人的某些病态表现,心平气和地帮助病人克服自己懒散的习惯,并鼓励他们走向康复。 第三要合理用药,坚持维持治疗。服药时,一定要看着病人定时定量将药物服下,防止病人藏药或多服。而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进行心理咨询也十分必要。 ***人在社会交往中,经常被人轻视,这将加重他们的病态潜意识。所以,当面对精神病患者时,人们应该分轻重对待,重当就医,轻则应该在社区中得到帮助,应该满足他们作为人的社会需求,而不应该把他们排除在外。不能俨然以救助者自居,而要平等地看待他们,从尊重人的尊严出发去帮助他们,才能获得实效。
为何对于精神心理疾病大多***用单一药物治疗而不***用***性的动物疗法?
如今快节奏、高压、繁忙的生活使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时间去进行人与人的沟通,而饲养宠物已成为众多家庭的选择。
毫无疑问,动物可有益人的身心,并且可使人及时解除烦恼。也看到神奇的报道,如某精神障碍患者与动物的友好相处,疾病得到了相应的缓解。因为动物既不会顶嘴,也不会挑剔或下命令。它们的缄默使人倍感友好,招人喜爱。此外,与这种毫无威胁的对象交往,能够给人带来快活,不会感到苦恼,更不会产生压力。事实上,动物具有一种让人吐露心扉、陶冶情操的特殊功能。
那么,精神障碍患者是不是可以用动物疗法替代传统的药物疗法呢?
目前,关于精神障碍的诊疗指南及规范中并未将动物疗法列为常规治疗,药物治疗依然贯穿着精神障碍患者的整个诊疗方案。动物***疗法(宠物疗法)指的是一对一的为了特殊目的而进行的短期或长期的疗法[1]。
在1994年,美国首次将动物用于治疗。英格兰在1792年就有***人照料兔子和家禽。1860年南丁格尔注意到一个伤病员几年来对房间内一只笼中鸟感兴趣并从中获得愉快。动物疗法的确能为人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如梳理动物皮毛和抚摸宠物能帮助病人扩大活动范围,提高活动力度,减少对药物的需要。
与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相比,该疗法最大的危险是动物未经训练和缺少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但大量研究表明,精神心理疾病分器质性类的精神障碍以及其它诱因导致的精神心理障碍。其中器质性类的精神障碍的发病与遗传、神经生化、内分泌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决定了必须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变这些异常来达到治疗的目的[2]。由其它诱因导致的精神心理障碍,如中毒、精神活性物质、应激、心理因素等。除及时解除诱因外,还需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变这些因素导致的器质性的病变[2]。
除药物治疗外,也常***取心理疗法、物理干预,动物***疗法等来进行补充治疗,但药物治疗依然是目前的主流疗法。
有动物***疗法的个案报道,但目前尚无大样本的研究。
2017.11.17[参考文献][1]朱向方摘.国外[_a***_]护理分册[J].2002(21):482.[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