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疾病买什么保险?
- 精神病人办残疾证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 世卫组织:电子游戏上瘾被列为精神疾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精神疾病人士为个人行为能力上会有一些不健全,产生意情况会比一般人高因此在购买商业保险产品时可能会被要求加费或受限制,但这些人也会生病住院,,所以,精神疾病着可以购买住院医疗保险和住院补贴型保险
我是乡镇***工作人员,我来为您答疑解惑。
题主的问题是,***人办残疾证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我先说一下***人办残疾证的坏处:不能进机关和事业单位上班,家人会受到人鄙视。
办残疾证的好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即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
在我们这里,一、二、***的精神残疾均享受生活补贴,每月60元,一级精神残疾享受护理补贴每月120元,二级精神残疾享受护理补贴每月80元。当然要说的是各省的政策标准不一样。
二是享受基础低保及分类施保政策。
在我们这里,精神残疾一般都享受农村低保,而且享受的是低保的A类或B类。他们的低保除了基础低保金外,还享受分类施保政策。比如贫困户老王,全户1人,精神二级残疾,享受低保A类。那么他每月低保金为:基础低保408元+分类施保205元。
2020年10月低保提标后,低保政策为:基础低保 A类低保每人每月408元, B类低保每人每月373元,C类低保每人每月338元;分类施保:对于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分类实保,每月增加205元,对老年人及未成年人分类实保每月增加123元。
我是关注三农,服务农村农民的@木槿花常开。欢迎评论交流,我会尽心答复。
这是我一直考虑想实施的问题,办理残疾证有药物补助和生活补助。大女儿住院证明一直都有,医生开的证明也在。可是她自己不同意去办。因为她的否定,我一直都没有给她去办精神残疾证。
孩子说,办了残疾证社区的人都知道她是***了,社区这么小的地方,要是传开了别人怎么看她,所以我提议两次都被她拒绝了。
我认真想过了,还是遵从她的意见,不然也没什么办法,如果强行办了精神残疾证,她知道了心里肯定会有抵触情绪,说不定还会受***。目前她的状态比较稳定,因为天天户外运动病情在逐渐好转,行走在小区里偶尔还和邻居打招呼。
目前的小区里,甚至楼上楼下对门的邻居,都不知道她有***,所以还是按照她的想法来,不办就不办吧!
社区就在我们小区,而且离我们家不远,里面女同志不少,小区里多一个年轻的精神残疾人,肯定大家都会注意,不一定每个人的嘴都那么严实。如果因此引发孩子病情复发,那就得不偿失了,因为这个,孩子一直没办精神残疾证。
虽然病情好转。但她没有好彻底,本来就敏感多疑,所以,只能尊重她的意见。我希望孩子病情康复得越来越好,不需要办理残疾证才是最好的。
我是一个头疼双耳病聋了二十一年寸步难行的残疾人!也是神经性头疼丶耳鸣丶头晕眼花此刻疾病折磨的人!村里捡回来了半条命…从小没有父母还养弟妹重重坎坷无奈原因!成了老毛病了!这么多年了吃药支撑着!也从来没有申请过残疾证!这二年崩溃了才申请了残疾证!一月4o,我吃止痛药也不夠!一不堪言的我们些人,又残又病…又无依无靠!可这是命/哪里吐真言…
首先如果***人办理残疾证的好处有:一是可以享受残疾人的补助,如果是一二级可以享受残疾人的护理补贴和生活补贴,三四级如果纳入低保的可以增发低保补助金。二是有残疾证去医院看病住院的时候可以多保险5%的医疗费。三是有残疾证可以享受景区门票打折或免费的政策。
其次,要说坏处就是有一个残疾标签,但是这是个人的心理在作怪,我们认为残疾不可怕,重要的是心理健康。
***人是典型的因病致残,它具有不确定性,容易引起病人的思维混乱,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严重的还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影响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七大类残疾人分类中,唯一一个把***残疾都归类为重度残疾人的特殊群体。
***残疾人享有其他残疾人一样的权利。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游玩公园、部分景区景点免门票,做小生意免税等等。
- 拥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在家庭经济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优先纳入低保对象。每月有一定数量的低保金。还🉑️以享受残疾人的两项专项补贴,即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 重度***残疾人还纳入国家的慢性疾病管理。可以免费到定点医院领取精神类控制药品。
***残疾人的感情是脆弱的,他们的思想比较复杂。希望我们大家都献出一点爱心,给予他们足够的帮助和理解!让他们干受到温暖,不要以有色眼光看待他们!
世卫组织:电子[_a***_]上瘾被列为精神疾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我看过一些这方面的新闻和评论,综合起来有几个点建议注意一下。
第一,不是说玩游戏就是病,这个上瘾最起码得持续12月才算,所以没必要因为家里有孩子玩游戏就担惊受怕。第二,实际上能玩游戏上瘾的孩子,本身就存在一些生理或者心理问题的,这才让他们更愿意去在游戏里寻找价值感。第三,之前就听说过有一些网瘾训练营敛财什么的,通过电击或体罚折磨孩子,家长如果真给送去了,看起来是为孩子着想,实际是坑了孩子。网瘾还没戒明白,心灵创伤一大堆。总体来看,世界卫生组织把“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是经过综合考量的,也是为何更多人的身心健康着想。
至于玩游戏到底成没成瘾,我们还得审慎对待,不能说谁家孩子玩得多一点,就直接给扣上精神疾病的大帽子。这样,反而会加重负担。
这是很正常的,沉迷电子游戏是会导致很多问题的,所有这些词语如:不务正业,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都可以跟电子游戏扯上关系。
还记得那个玩网游沉迷到写8万字日记,然后到高楼上面张开双臂微笑着往下跳的小子吗?这还不是仅有的一单,还有几个死在电脑桌上的20多岁的青年人。多少人因为网游和各种游戏不去找工作,在家啃老,还有无数一天到晚沉浸在电脑里面昏天暗天不知时日的新生代,电脑手机及游戏都快把一代人毁掉了。
几年前还有一篇文章,标题写的是现在的大学生,一天到晚拿着手机,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现有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为什么而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因为家里什么都有了,只要拿着一部手机,人生就无欲无求了,打工?为什么要打工,这么辛苦,挣钱?挣钱来做什么,手机就是他们的世界,不用钱也要吧上网玩游戏,就算要钱,一点点的钱就够你玩半个月,打工不但辛苦,一个月才那么几千元,还不够父母给的零用钱。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这心态。
前一段时间我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家里很有钱,课外辅导的时候拿着iphone x ,还是有点小聪明的,让他默写他还是有点效果,可是一天到晚就玩吃鸡游戏,做完任务马上拿出手机,到时间了还舍不得放下。游戏都快把他毁了,幸亏他老爸意识到这个危害,把他的手机收了。可是再来辅导的时候,休息时间都不想出去玩了,只是傻傻的问我有什么新科技,还想拿我的手机去玩。喋喋不休的问,让我都觉得烦了。
如果你是把沉迷游戏定为***的人,而沉迷游戏者对你说:"我不是***,我只是沉迷游戏。"你会怎么答。如果是我,我就会说:"没错,沉迷游戏就是***,***就是沉迷游戏。"哈哈,游戏正在毁掉我们下一代。别说游戏本身是无罪的,关键是玩游戏的人。这不成立,对于成人来说这话是对的,刀是无罪的,但用刀的人用来***就变成邪恶的刀。但未成年人心智未成熟,如果你说游戏无罪,那毒品也可以说自己无罪了。
对于who把游戏成瘾作为精神类疾病的划定,社会和学界有不同的声音。个人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游戏成瘾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可能会导致人的心理、情感、认知等方面出现与常人不同的偏差,确实涉及到了人的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who的这一任定,无疑会提高人们对游戏成瘾危害性的认识,做到适当、有节制的玩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有益于人们愉悦的工具。
谢邀!
如何看待6月19日起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正式发布了最新一版的《国际疾病分类》。即ICD-11。
虽然,ICD-11还需要提交2019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由会员国最终批准,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但是,这些只不过是走例行程序,内容不可能再更改。
这也就意味着,引人注目的游戏障碍(成瘾)被WHO正式纳入“官方疾病名录”,成为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
ICD-11共包括55000多个与损伤、疾病和死因有关的独特代码,简单理解就是包含55000多种疾病,游戏成瘾只不过其中的一种,为什么格外引人关注?
一方面,游戏障碍是第一次纳入ICD的新疾病;重要的是,它还是继赌博障碍在2013年被美国***协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首次纳入为精神障碍性疾病之后第二个行为成瘾疾病。
更重要的是,这是否意味着打开了行为成瘾的潘多拉魔盒——包括性成瘾、吃成瘾、强迫性偷窃、强迫性购物,甚至跑步成瘾等会陆续被接受为精神障碍性疾病呢?
人为什会上瘾——人脑奖赏系统和成瘾机制
人之所以会成瘾源于人脑的奖赏系统。
人类祖先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有利于生存的物质及获取这些物质的行为予以奖赏,奖品是被称为脑奖赏系统的中脑边缘系统分泌多巴胺来产生一种舒服的感觉——欣***。
其中,最原始和自然的触发因素是利于生存的食物获取和利于繁衍的性行为,即所谓的“食色性也”。
其他衍生出来的因素包括社会(行为)奖赏和某些物质(毒品)。
有一些物质或行为,不仅仅是可以***多巴胺的分泌,还会“劫持”脑的奖赏系统,表现为如下五个特征,就是成瘾:
渴望——对这种欣***无限的欲望;
依赖——离开它就觉得难过;
耐受——由于人体自我平衡机制的平抑,想要获得这种欣***要求越来越强烈的***;
戒断症状——当不能不能获得相应***就会产生各种不适;
强制性寻觅行为——最终,为了追求更强烈的毒品或者行为***而丧失基本的价值判断,失去理智和自我控制的强制性获取。
可见,只有嗜好或者沉迷,并不能称为成瘾。只有全部具备以上5个特征,才能称为医学的成瘾。
从物质成瘾到行为成瘾
直到2013年,DSM-5将***障碍列为行为成瘾之前,医学上的成瘾只针对精神***物,包括酒精、***、致幻剂、吸入剂、阿片类药物、镇静剂、催眠药和抗焦虑药、***和烟草等。
DSM-5将***障碍列为行为成瘾,意味着成瘾突破了仅限于物质的界限。
原因在,随着脑功能性磁共振的应用,大量研究发现,一些行为跟毒品一样***乃至劫持人脑的奖赏系统,并激活大脑额叶意志力中枢,完全具备成瘾的特征。
尤其是,《科学》杂志著名的科学记者和新闻作家斯坦斯霍尔登于2001年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行为成瘾,真的存在吗?”的重磅新闻评论,将行为成瘾推上了医学研究和争论的风口浪尖。
经过多年的证据积累,2013年修订的DSM-5将***障碍列为行为成瘾的精神障碍,并将所在章节从“物质相关障碍”修改成了“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开启了行为成瘾被归为***的先河。
但是,对于另一种入选呼声颇高的行为成瘾——“游戏障碍”,DSM-5仅将之列在了“需要更多研究证据”的第三部分,也就是判了“缓刑”。
ICD-11的颁布意味着游戏障碍称为被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二种行为成瘾
随着研究证据的进一步积累,游戏障碍被列为行为成瘾呼声越来越高,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WHO主导的国际疾病分类最新版终于“顺应民意”将游戏障碍纳入了精神障碍性疾病,这也就意味着医生可以将游戏成瘾诊断为一种疾病,并进行合法的治疗。
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个人特别爱玩电脑游戏就是***。
要诊断游戏障碍需要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
按照ICD-11的说明,诊断游戏障碍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持续和反复沉溺于数字设备游戏(包括在线或离线游戏机上),并备受自责、懊恼等折磨;
游戏沉溺者却失去对玩游戏的自我控制,仍无法自主停止游戏;
或者,将玩电子游戏置于比日常工作和生活,诸如生活兴趣,日常饮食、睡眠和社交等活动更优先的位置;
并且,即使因此遭遇到诸如因工作时间玩游戏而被解雇,因玩游戏耽误约会而失去社会关系等不对正常生活、工作的干扰,仍会继续甚至升级游戏行为。
只有符合以上条件才是游戏成瘾,才是病,才需要治疗。
当然,由于ICD仅仅是一个疾病分类体系,更详细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方案还需要相关机构制订颁布相关的诊疗指南。
就是说,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有关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案。
游戏障碍被列入***,行为成瘾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
被认为具有成瘾特征的行为并不只有病态***和游戏成瘾,其他的还有性成瘾(有的学者更学术化地称为纵欲障碍,Hyper***ual Disorder),食物或吃成瘾,强迫购物(也被称为购物癖),强迫性***,甚至跑步成瘾等,也有大量证据显示具备行为成瘾的特征。
这些行为会不会在将来被列为“***”?
这取决于进一步的研究证据,和科学界对这些证据的解读。甚至需要从“政治正确”角度进行考量。比如,如果把(吃)(某些)食物列为***,其影响似乎忒过重大,自然需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