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检查出哪些疾病需要特别注意预防?
- 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集中爆发!怎么防治?
体检查出哪些疾病需要特别注意预防?体检报告其实是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情况的,虽然不能准确的判断出来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但是有些指标还是可以准确的反映问题的大小的。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报告上,而在于很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的疾病前期没有什么症状,很多体检报告上的数据会被忽视,尤其现在很多问题,因为有这种问题的人多,也是么有被重视起来的原因,必须甘油三酯高了,或者低密度脂蛋白高了,高密度脂蛋白低了等等。
那么在体检报告上,其实无论是哪种指标出现异常了,建议都要引起重视的,因为这些小问题如果不去及时的干预解决,就有可能会变成大问题,比如甘油三酯偏高,这种发展下去就是血脂异常,会造成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中风/心梗/脑梗等等疾病。高密低脂蛋白低,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同样也会增加这些风险。另外就是体重,体重是最多不被重视的指标,因为除了看起来不太好看,肥胖带来的问题也是需要时间堆积的,不会那么快出现,但是有句话叫“肥胖是万病之源”,各种各样的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等都与肥胖有关,所以预期关注其他的指标,不如先从体重开始,体重正常了,这些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等都会跟着恢复正常,并且血压/血脂/血糖也都会逐渐恢复。
另外要关注的就是转氨酶,是判定肝脏的健康,肌酐的值时衡量肾脏健康的一个标准,另外在看看牙齿是否健康,以及有没有贫血,其余的检查就是体检中心会建议,哪些值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果发现自己的体检报告上有不正常的值,建议都引起重视,小毛病拖成大毛病,更麻烦。
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集中爆发!怎么防治?
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集中爆发!怎么防治?
怎么回事啊!事态严重了!怎么这么多玉米病害集中爆发呢!过年改茬吧!千万别再重茬种玉米了。经过1~2年改茬种植,能很好的规避一些玉米真菌等病害的发生几率。
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炭疽病多发生在瓜果蔬菜及果树果实上,玉米炭疽病不多见),都是真菌侵染致病。
一、玉米大斑病
【病原】
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梢和苞叶。田间发病一般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步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呈水渍状淡褐色小斑,后沿叶脉向两边扩展,呈黄褐色长纺锤形或梭形大斑。长5~10cm,寬1cm,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许多黑灰色霉状物。病害发生严重时,许多病斑可连成大片,造成部分叶片或全株干枯死亡。
【发生特点】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通过气流、雨水传到玉米叶片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致使发病。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7、8月为病害流行盛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2)药剂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防治。
二、玉米褐斑病
【病原】为节壶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病状】玉米褐斑病以叶梢与叶片交接处发生最多,茎秆、苞叶、叶片均可受害病斑初期为油渍状黄白色小斑点,后变褐色或紫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有时病斑连接成不规则形。病斑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病菌的休眠孢子。
【发生特点】玉米褐斑病以褐色休眠孢子囊在病叶、病茎及土中越冬。借风等因素传播。田间湿度高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1)可选用20%***酮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一次,连喷2~3次。或戊唑醇、氰烯菊酯、丙硫菌唑、咪鲜胺等按说明倍量对水喷雾(2)适时追肥,中耕除草,促进玉米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3)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及时深翻土地。
三、炭疽病防治方法:可选用4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集中爆发,会造成玉米叶子严重损害,造成玉米产量明显下降。怎样防治?可从以下方面防治:
1.使用有针对的药剂防治。
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斑病、玉米枯叶病。预防10天一次,打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苯菌灵乳油,连续防治2次。发病时,打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敌菌灵可湿性粉,隔7天~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次~3次。
玉米褐斑病使用戊唑醇或粉锈宁预防或治疗。
玉米炭疽病防治可选甲基硫菌灵或苯菌灵。
还有一些新的防治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效果也很好。可以在农药店选购合适的农药。
注意农药的使用浓度和打药时间,防止药害发生。
2.种植前早做好预防发病的细致准备工作。
(1).选抗病品种。购买***时一定要选抗病品种。玉米发病后打药,控制效果再好,也不如不发病。即使发病,抗病品种也发病轻。
(2).土壤要深耕,有晾晒时间,有机肥要腐熟充分,有条件的尽量轮作。土壤要施足肥料,钾肥要足,但不应只施一次肥。玉米长势好,叶色浓绿,抗病能力才强。蹲苗促壮很重要。
3.种植密度要按种植要求,不能密了。透风透光不足易造成病害发生。
4.及时观察,清除病叶,早预防。
总之,科学用药,科学种植,勤管理,玉米丰收更有保障。
以上建议及以下3图仅供参考。谢谢详阅。
一个简单的配方足以控制玉米上的大部分叶部病害:那就是用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混用,这个配方对于各种作物叶斑病和炭疽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价格也让农户易于接受。有些新
农药成本太高,农民接受起来会困难些。
玉米多种病害,预防是为【上上策】,发生了病害***取治疗,只是被动的【亡羊补牢】——是为下下策!
因此,咱们先说【上上策】的预防措施。最后一部分介绍【下下策】的应对措施:
预防措施为什么好?因为【三治也不如一防的效果】
第一,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玉米健壮,叶片多,叶色黑绿,发病轻,能够【青枝绿叶,活秆成熟】的品种,相对抗病能力强。
另外,杨利华研究员指出,黄淮海区域不适合美系红轴,因为高感腐霉菌茎腐病又不耐高温热害。
此外,吉林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冯芬芬研究结果认为,玉米品种“茎秆硬度”和“根系拉力强度”强者,表现抗病,可作为抗病鉴定方法和指标。
第二,适当稀植,可以提高抗病能力。
要选择“耐密植,又耐稀植”的品种,适当稀植种植为好。
第三,播种时不要“一炮轰施肥”。
因为这样,只会造成玉米抗病能力差,且抗倒伏能力差。
第四,结合玉米的【二控八防】加配2种杀菌剂预防。
可加配80%乙蒜素+10%苯醚甲环唑或80%多菌灵。
玉米病害出现了,补救措施
喷施【80%乙蒜素+80%多菌灵+10%苯醚甲环唑】三种杀菌剂的混合液,同时加配“精兵强将”多元微肥,以促进植株健壮。
以上是一直“站在种植户立场”讲农业真科技,具有30年农技指导经验的“十星科技”团队(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为大家的解答。欢迎关注“十星科技”,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