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专家说70岁以上的老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
- 老年人有哪些常见疾病?
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的治疗中疗效肯定,心脑血管获益明确。那么,为什么有专家会说70岁以上的老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呢?有依据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应用阿司匹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心肌缺血、脑缺血的发生,但应用阿司匹林以后,却会带来出血的风险,最常见的为消化道出血,最严重的的为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在停用阿司匹林以后,经过积极治疗,往往不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但脑出血却影响深远,轻者可致偏瘫,表现为半边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以致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每一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都非常担心是否会发生脑出血。在此,请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不必过于担心,虽然阿司匹林可导致脑出血,但发生几率却非常低。在使用阿司匹林前,我们可排除易导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可进一步降低脑出血的出现。比如是否为易出血体质,以前使用阿司匹林出否有过出血的表现,如果有,那么,需慎用阿司匹林。其次,年龄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分为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未发生过心梗、脑梗等疾病,但存在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用药以预防心梗、脑梗的首次发生;二级预防是已经发生心梗或脑梗,用药以预防再次发生。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使用阿司匹林出现出血的风险会逐渐升高,因此,老年人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慎重评估使用阿司匹林带来的获益与风险比:
- 一级预防的老年患者,由于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几率相对较低,故使用阿司匹林可能风险大于获益,因此,70岁以上的老年人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时,需慎重,建议专科医师评估,确实是获益大于风险,才应使用,否则不予使用;
- 二级预防的老年患者,由于已经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故如果不用阿司匹林,脑梗死、心肌梗死复发几率会严重升高,故即使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有应用阿司匹林的指针,但使用前也应评估是否有出血的高风险,否则需慎用。
综上,“70岁以上的老人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在使用阿司匹林前,应评估获益与风险比,如果获益大于风险,可使用阿司匹林;如果获益小于风险,不建议使用。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首先我表示我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
前几天对于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对阿斯匹林作为预防心脏病发作和卒中的一级预防性用药提出了质疑,尤其是70岁以上老人可能弊大于利。
五天前我在头条也写了自己的观点,针对许多中老年不管有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不管危险因素的风险值,把阿斯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性预防用药是不妥的。对于巳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的患者为了再次发生心血管***的二级预防,阿斯匹林还是有它独立的地位:当斑块破裂的瞬间它可以抑制血小板激活后聚集成血栓,因此也列了五条那些人必须服用阿斯匹林,除此之外的人不必要长期服用。
但第五条是指有发生心血管***危险因素极高,但还没有发生过心血管***的人也应该把阿斯匹林作为一级预防,当然包括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
中老年人若有多年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嗜烟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家属史的患者,平时三高控制不好,治疗又不规范,无论血管超声、CT造影发现有多个软斑块,尤其是性格急躁、冲动、情绪易失控的患者极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软斑破裂,上述人群也应服用他汀和阿斯匹林以防止随时可能发生血栓***。
古代社会有七十古来稀的说法,现代社会七十岁以上“多来西”(这是上海话即很多、不希奇),心梗、脑梗尽管年轻化了,但发病的集中年龄段仍是七十岁左右。有三高、嗜烟酒、臭脾气的人还真不少。做医生的就怕无脑,牆头草随风倒,听到风就是雨,从不懂得用自己的头脑、结合学到的知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去做对患者最有利的判断和决策。
属于我列出第五条的人难道不正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而不能预测的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激活后的血栓***高危群体吗?不可否认老年人出血风险远大于年轻人,但老年人的血管条件远不如年轻人。
我最反对那些躺在在课题中(那是你的课题,提出和你绝然相反观点的课题绝对不是只有几个,所以读者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书本上、共识下、指南中,因为人对疾病的认识永远都有其局限性,包括医学界的大咖,也包括我们自己,因为都是人,没有神!只是一个有上进性、事业性、责任性、有爱心的医生有资格称为白衣天使。
2019.3.23
阿司匹林是冠心病一级预防的重要药物,也是冠心病一级预防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但是随着2018年多个重要的研究以及荟萃分析,显示出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没有优势以后。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是不是就被弱化了呢?
一、阿司匹林为什么不推荐70岁以上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
刚才已经提到,正是因为多个研究和荟萃分析显示出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并没有明确的优势,甚至有增加出血的风险,所以多国的指南都把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推荐级别有所下调。我国更是在2019年推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专家共识指出,年龄小于40岁大于70岁的患者,应该谨慎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_a***_]结论的得出也是结合了新的研究结果、荟萃分析、欧美指南以后得出来的重要共识!
二、阿司匹林不推荐不建议不等于不使用?
那么对于70岁以上的人群,是不是就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呢?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脑血管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来说,阿司匹林的使用必不可少,但对于冠心病,高危患者人群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仍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来进行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不推荐,不建议的说法并不等于不使用,而是让我们在这类人群中谨慎小心使用。
三、不推荐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推荐,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阿司匹林的副作用,阿司匹林是一个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它可以有效的和血小板结合,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但也正因为如此,阿司匹林的主要副作用便是出血的增加,无论是脑出血、消化道出血,还是其他部位的出血,阿司匹林都是罪魁祸首之一,这也是不推荐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最主要的原因。
看懂了吗?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确实推荐级别有所下调,而且在70岁以上的老人中,确实需要谨慎使用。但这些都不影响阿司匹林在已经确诊患者中的使用,如果您已经确诊冠心病,那么请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段医生答疑在线🔑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
年龄越大,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越容易发生血栓堵塞;而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发生出血的风险又很大。两者相互矛盾,怎么办?建议:年龄不是服用阿司匹林的禁忌,如果老年人身体允许,应该积极的服用阿司匹林,尤其是已经发生过血栓栓塞疾病的人,并根据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严密监测出血风险。
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一般情况下,动脉硬化从青少年就开始存在,到40岁左右快速进展,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堵塞管腔,就形成血栓栓塞疾病,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等。所以老年人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血栓形成的基本步骤就是血小板的聚集,而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阿司匹林具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而血栓形成不定时,所以阿司匹林需长期服用。
从这一层关系来分析:老年人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年龄又是出血的危险因素,而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年龄越大(<65岁),身体的各项机能作用减弱,发生出血的风险增加,属于出血风险的高危人群。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之一——出血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因此,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出血风险大大增加。
建议:老年人合理服用阿司匹林:首先要评估和比较血栓和出血的风险,看谁高谁低
(1)如果老年人有发生血栓堵塞的高危情况,比如已经发生过血栓栓塞疾病,很有可能复发。平时又没有消化道疾病,应该继续坚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2)如果老年人有发生血栓的高危情况,但是平时有胃肠道疾病,可以适当降低阿司匹林的剂量。
(3)所有的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应该定期检测出血风险,检查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对于血小板<50×(10的9次方)者,停药禁用阿司匹林。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答:专家说得对👍
1、《生命学》论证—— 人能活到七十岁,说明各种基因工程质量都正常,千万不要瞎折腾了(坚决谢绝一切药物和医疗器械)
2、人到古稀,值得珍惜!
3、自己是最好的医生;亲人是最佳护士;厨房是最灵的药房;心情愉悦是健康总监!
老年人有哪些常见疾病?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时光如水流逝,岁月无声催老。父母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数十个春夏秋冬,年幼时,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现如今,父母已两鬓斑白,身体也不如从前硬朗,双眼渐渐变得浑浊,开始视物不清。
人到了老年阶段,最怕的就是视力下降,毕竟健康的晚年生活离不开清晰健康的视力,那些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力的“潜在杀手”越早发现越好,及时的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致病率。
“杀手”一:青光眼
对于老年人来说,青光眼是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其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其严重,致盲率较高。青光眼可分为“慢性青光眼”和“急性青光眼”。“慢性青光眼”发病较为隐蔽,早至中期症状并不明显,眼前组织也没有明显异常,不易引起病人警觉,较为容易漏诊,往往是在病情发展到晚期时才被发现,可惜失去的视力几经无法挽回。
“急性青光眼”通常表现较为突发,伴有眼胀、头痛、恶心、呕吐,眼球坚硬如石等症状,若不及时就诊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外,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近一倍。
“杀手”二:白内障
白内障是是眼睛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科疾病,发病症状一般为视物模糊且瞳孔灰暗或白色、视物重影、近视或老视度数降低,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有可能患有白内障的可能,要及时到正规的眼科医院就诊。
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的2-5倍,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患有青光眼的病人可以引发白内障,白内障患者亦可引发青光眼,所以患有其中一种眼科疾病的患者应同时警惕另一种眼病的发生。
“杀手”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该病是糖尿病常见的而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患者中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发病原因是由于高血糖破坏视网膜微血管发生的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影响视力之前没有症状,当患者出现症状时就医,可惜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定期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较为重要。
众所周知,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活动量较少、身体代谢功能减弱、身体组织改变等原因。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的并发症,而在这些并发症之中,糖尿病眼病的发病率极高,糖尿病眼病的所有形式皆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和失明,所以糖尿病不得不防!
如何预防糖尿病
1.保持适量的运动:老年人每天可以饭后散散步、跳广场舞等,消耗脂肪及热量,每天要有一定量的体力活动,以免油脂过高,引发糖尿病。
2.饮食要清淡:少吃油腻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还要多饮水等。
3.保持心情舒畅:凡是放宽心,遇事不急不躁,多参加一些团建活动,看几本启迪人生的书籍,常听音乐,保持一个良好的形态。
对于老年人眼病来说,预防极为关键,切记不要等到视力出现问题才去检查治疗,那时已经晚了。建议老年人定期到正规的眼科医院对眼睛进行检查,至少要一年一次,这样才能早发现问题,尽早***取措施,糖尿病患者更应如此。
希望希玛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关注头条号【希玛爱眼】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