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见专家教授讲课,为什么看不见他们真正为养殖户治疗疾病?
记得有一次,我去听一个知名的专家讲课,其中有一个蛋鸡场的厂长和我一块去的。我们认真听完了这个专家的讲课,这个专家讲得不错,讲了一个常见的疾病。听完后,蛋鸡场厂长说,我就想听结果,怎么治疗这个病,结果一句也没有。于是课后去请教专家解决的办法,专家答曰,这个病没有办法。厂长很郁闷,说我们用土办法也能控制住这个疾病,就是到这里来找更好的办法,结果白来了。
这个问题提到的情况很有普遍性,符合目前的社会现实。兽医老王在兽医这个行业为养殖户服务近30年,为这种情况感到悲哀,但是这个问题提的情况也有点片面。
一、 真正搞科研的专家为什么不能治疗畜禽疾病
真正有水平的专家,也就是搞科研的专家。他们是在兽医的某一个细分的领域搞的研究。
我国的教育是这样的,基本在本科阶段把所有的基础知识都学了。到了研究生阶段的知识基本还是本科阶段学过的东西,只不过研究更细分了领域,到了博士阶段更细分了领域。
专家只是在某一个方面有了特长,可能本科学的东西都忘了,并不能对所有的养殖知识都懂。
说道兽医这个行业,本科阶段基本都学了所有的知识,只不过到了研究生、博士阶段,又分了微生物或其他方面的划分,主要研究某一方面。
专家甚至细分到专门研究某一个病,可能他们的研究是基础研究,实践中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更不用说看病。
这样在现实中往往会发现专家讲起课来头头是道,就是不解决问题,也无法为养殖户看病,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接地气”。
二、那些靠论文活着的“专家”
这类的专家基本都是靠论文的数量评定的,有的基本不搞科研,而是在别人的论文中挂个名。这类专家的论文很多,有的论文甚至是抄袭。据某个专家反映目前约有90%的论文没有任何价值。
这种专家基本没有什么知识,甚至水平还不如一个本科生。看病是不可能的,他们研究的重点不是学术。
三、 有一小部分的专家接地气
这样的专家较少,他们研究兽医临床。就是为了解决临床实践遇到的疾病而去搞的科研。
他们利用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从临床病例***取病料,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搞的科研。
这类的专家既能讲课,又能为养殖户治疗疾病,这类专家值得尊敬,当然太少了。
四、 临床兽医能看病,但是会讲课的少
现阶段临床兽医有的是科班出身,有的是靠自学成才。大部分临床兽医靠的是经验,治疗基本思路就是抗菌、抗病毒。
大部分兽医靠临床经验治疗疾病,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临床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为什么用这些药物。
再者临床兽医一般都是靠普通的诊断手段去诊疗疾病,一般不作实验室诊断。
所以临床兽医大部分不会讲课,即便讲课也是一些简单的药物临床分享。但是能解决养殖户的实际问题,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五、 也有一部分临床兽医既会诊疗疾病又会讲课
这类的临床兽医一般都是科班出身,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诊断疾病时能联系兽医理论。这样的兽医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找到治疗和诊断的依据。
所以这部分兽医既能讲课又能治疗疾病。
结语:由于专家研究的领域较细,所以在临床上为养殖户治疗疾病困难,更不用说一些所谓的“专家”。希望真正搞科研的专家和临床兽医结合起来,在诊疗疾病和预防疾病上为养殖业服务。
专家讲课那是嘴上功夫,耍嘴皮子,如果有观众啊有养殖户听到的话,那么听到的养殖户的人更多,这个面就很大。如果单独的去治疗他可能也有风险。其实每个养殖户它都有它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方法,专家讲的他是有片面性局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