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现代人用百度等软件查病症?
- 现代人,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心理疾病越来越多,有哪些常见的优秀的缓解方法呢?
如何看待现代人用百度等软件查病症?
感谢您的阅读!
一般来说我出现个伤风感冒,或者是我小朋友出现了咳嗽,我的第1件事不是去到医院。而是打开百度进行查询,小儿咳嗽怎么办?小儿发烧怎么办?这些问题似乎成为了我经常使用百度或者其他的一些软件的习惯!
但是,一旦小朋友发烧厉害或者是咳嗽厉害的话,我们一定会将他送到医院。我们本身没有完备的医学知识,我们所看到的百度一些关于发烧感冒的一些病症的情况,只是凤毛麟角。
中国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具体的案例,具体的对待。如果仅仅的是通过百度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软件上的表述,就能够去对症下药,那完全是无稽之谈。
网络只是给你提供了一种方案,而这种方案只是让你缓解一些,不是特别重要的病症。却不能将这些内容作为金玉良言,如果哪里不舒服,最好的方式是去医院找医生,而不是在百度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软件中去找医生。因为对症下药这4个字,它依据的是个体的情况。
所以,不要过度的迷信这些软件。实际上,我们在使用这些软件的时候,应该秉承着一种参考的价值。一旦出现病症,最好去医院进行检查。
其实这个现在很正常,可以说是传统信息不对称下患者自我防卫的一种体现。即是说患者怕被过度医疗,或者是患者想多了解自身状况,便于精准医疗。
在没有百度等搜索引擎之前,医患之间存在着信息壁垒,信息不对称下,导致了许多“医疗过度”的现象出现,患者一方面不得不依赖医生,一方面又“惧医”,不信任医生。害怕进医院,害怕医生,怕医院剥皮,怕医生乱开药什么滴。
所以,百度搜索引擎出现后,很多人都开始尝试在网络上寻求帮助,比如百度疾病信息,了解疾病状况,了解疾病所需要的治疗流程,了解用药等等。说实话,我也做过这样的事,能不进医院,谁都不愿意进医院,这个是实话。
虽说通过百度可以掌握一定的信息,突破一定的信息壁垒。但是,百度搜索引擎不是万能的,而且网络信息龙蛇混杂,并不一定能够帮助患者,有时反而起相反作用。比如以前百度医疗推广信息泛滥的时候,在网上去查询男性健康、不育不孕肯定很容易中招,因为提供信息与推广大多是莆田系。再比如线上社区的问诊咨询,医生都是简单说下,浅尝即止,因为患者没办法准确提供自身病况信息,医生也没法提供诊疗信息。
而且线上医生建议,不一定就跟线下医生的相同,有可能患者自我描述不完善,线上提供的是大概的建议,而线下是精准的意见,自然也就会有不同口径。
但是医生毕竟是专业的,不能随意拿别人的意见与观点来反驳医生,质疑医生的专业。可以巧妙运用所学医学知识,协商与避免一些不必要检查等情况,用更精准的描述帮助医生快速掌握疾病,精准治疗更快速康复,所以两者也不冲突的。
对,现在百度是很方便。几乎你想知道的百度都知道。
但这里有个问题,百度不知道你的具体问题。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你无法做到正确的对症下药。小病就不说了。但就肚子疼,你自己能确定自己疼的那个器官么,是膀胱还是小肠大肠。还有更复杂的生病情况我也说不出了
你自己对于生病来说只是一个感受体,不代表你完全了解人体结构,病理机制。
有严重不舒服最好还是找医生好。
简单的感冒发烧不用百度你自己也知道如何处理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就拿目前普通人来说,为了生存,有好多的无奈和忍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受的委屈无处释放,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这样的情况,还有一种人,在单位工作不顺,现在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不敢说不好相处,反正真诚相待的很少,勾心斗角的大有人在,穷富差别大,你再努力有时候也得不到领导的赞赏,这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另外,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有的人给自己定的目标很大,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再努力奋斗也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好多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理想是丰富的,现实是残酷的,即使接受不了也无可奈何,再一个原因就是,有的人突然之间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很接受不了这种打击,时间长了,变的沉默寡言,心里的昧气释放不出来,当然造成这些原因的大部分还要取决于金钱的问题,人的生存没钱寸步难行,反之,人生在世,各人有各人的条件、能力、想法和造化,不要和人攀比,根据自己的条件,尽自己的力量,量力而行就最好,把心态放正,有个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强,因为身体是好好生活、过好每一天的本钱!
这些现代疾病并不是一种因素引起的,而是多重压力在一起相互影响的结果。比如,有的人连续一、两个月时间出现身体不适,引发失眠,再加上职场连续受挫,在高度承压下很容易出现暴躁情绪,从此恶性循环,便极有可能成为抑郁、焦虑、狂躁或者双相情感障碍...
最终,这些过度担心与失去的心理活动将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节奏,如果一个人短时间内焦虑,肯定会对[_a***_]生活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障碍,长时间就容易引发面容憔悴、体重下降、甚至引发身体疾病...
因为题主的这些问题涉及面很大,很难一篇文章梳理全面,以点带面来讲一讲,就以焦虑举例好了:
之前,有一位白领,由于大量信息的积压,每天都要处理数十份邮件,再加上工作非常饱和,每天上班前都会对眼花缭乱的资料搞到痛不欲生。这其实才白领当中非常普遍,我们称之为“信息焦虑”。
因为得了信息焦虑,对待外界信息时就会更加焦虑,哪怕是一个简单的电话***,都会出现烦躁、抑郁、甚至是幻听。
这种情况下,除了听从医师的治疗,按量服药以外,还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认知。要做的基本有以下几个步骤:
增加自信
一些朋友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完成和即将应付的事情产生了一定的怀疑,总感觉自己在做这件事时,注定会失败,从而引起莫名的担忧、紧张和恐惧情绪。所以,作为这样的神经性焦虑患者,就必须从增加自信开始,减少自卑感。
自我松弛
这是要学会将自己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你在精神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想想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情景,***到最差的情况,并做好最坏的打算,不断安慰自己,尝试着自己去接受最坏的结果。当多频次的预想,自己已经习惯时,出现最坏结果了,自然而然就可以提前应对,而不必再为结果而担惊受怕了...
自我反省
有些神经性焦虑患者,会对某些情绪体验和欲望比较压抑,虽然被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并不代表消失了。而是潜伏在无意识中,成为了一种心结。这个时候,你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所以,要及时做自我反思,把潜意识中的自我压制的痛苦诉说出来。一般情况下,发泄出来后,症状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对于这方面的方法,可以翻看我的专栏《19种常见焦虑》里面有对应的破解方法)
自我催眠
焦虑症患者,一定要学会与潜意识沟通,就是我们俗称的催眠。因为,焦虑症患者都多少伴随一些睡眠障碍的问题,难以入睡或突然惊醒,这个时候不要强制自己再继续入睡,因为现阶段你把睡眠当成了任务,反而增加了心理压力。(这方面在专栏《10种方法助力好睡眠》也有详解,也融入了一些自我催眠技巧)
总之,焦虑也好,抑郁也罢,都需要我们对自己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直面它,无论你是否对这些现代心理疾病有困扰,希望这些内容都能对你有或多或少的启发。
如果对抑郁、焦虑、情感障碍、强迫症等感兴趣,想了解更多心理引导技巧,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霖士心理”,这里会定期分享我们身边的引导小案例,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