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疾病分类精神疾病标准,国际疾病分类精神疾病标准是什么

哪些精神类疾病可以办病退?精神疾病遗传的可能有多大?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精神病症的区分,哪个好冶?哪些精神类疾病可以办病退?精神病人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突然... 显示全部
  1. 哪些精神类疾病可以办病退?
  2. 精神疾病遗传的可能有多大?
  3. 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精神病症的区分,哪个好冶?

哪些精神疾病可以病退

精神病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突然发作,无法正常工作的人。它们必须要经过***部门规定的定点医院、由专门的医生进行检查鉴定后才能确定。一旦被认证后就可以向本人工作单位提出病退申请,这样精神病人员的工作单位就可以提前批准病退。

精神疾病遗传可能有多大?

应该不会很大,甚至不会遗传。个人观点:感觉这种疾病,大多都是后天成长经历不是很好,没有好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即使有遗传之说,如果子女后天成长环境好,很幸福,也不会得这种病的。

好的成长环境,孩子性格也会很好,他们能很开朗快乐,是不会患上精神疾病的。任何疾病都不该有遗传之说,有的只是生活习惯相同,导致的家族疾病史,被误会成了遗传基因

国际疾病分类精神疾病标准,国际疾病分类精神疾病标准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电视剧《欢乐颂》吸引了多少观众的热棒。剧中那个漂亮、能干、洒脱的安迪,因为发现自己有遗传性***而有爱不敢爱,有情不敢结婚,并陷入特别害怕、恐惧痛苦之中的情节,引来了多少观众的揪心、同情和怜惜!对于***遗传的可能性有多大?专家指出,遗传病通常有遗传性、终生性、家庭性、先天性等特点。国内外大量***的遗传学研究只能表明: ***的发生与遗传有关,而不能断定***属于遗传病。在一般人群中***终生预期患病率为0.80%,但精神病患者亲属的终生预期患病率则较高,双亲患***的子女终生患病率为46.3%,双亲之一患病的子女终生患病率为16.7%,***患者,兄弟姐妹之预期危险度为10.1%。从***的家族调查资料中发现,***患者家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6.2倍,***患者与健康人婚配后,所生子女中患***几率为16.4%,男女双方均为***者所生子女患***几率为39.2%。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遗传,只是基因导致的性格,外加外部环境导致的,说白了就是当自己的野心于能力不成比例的时候,就会经历一个很大难关,跨过去前途一片光明,跨不过去就会有很大风险,你见谁家孩子生下来就是***的,我不想我的孩子经历我的人生,就要从小教育,人才与天才的区别在哪里,人才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这样的人生会没那么多痛苦,天才的区别就是自己倔强的性格导致的自己的人生路自己走,再大的困难都不服输,是上天造就的天才,这就是中国古代真命天子的由来

***的遗传风险相对来说还是挺高的,特别是精神分裂症,以及双相障碍重度抑郁症的患者都有家族史,比如大作家 海明威 一家人很多有***。

国际疾病分类精神疾病标准,国际疾病分类精神疾病标准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父母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儿童在成年早期会患上同样的精神疾患包括精神 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

父母患有***的儿童,55%的被诊断罹患精神疾病,比对组正常人增加2.5倍,在10-19岁之间患 几率为18%, 20岁之后的几率为32%。

这里面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可能是最高的,有研究表明,接近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所以患病 就是跟遗传有关。

国际疾病分类精神疾病标准,国际疾病分类精神疾病标准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目前,已经发现了很多跟***相关联的基因,但是非常复杂。可以肯定的是肯定跟遗传相关,但并不意味着后代一定会患病,只是精神分裂风险高一些

精神疾病不是遗传病,但与遗传因素有关,各种***的统计不太一样,一般有家族史的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左右,至于确定是遗传还是由于后天性格内向,突发***引起的,主要看有无家族史遗传***是与遗传有关的***。细胞遗传学发现,当细胞染色体在数量上或结构上发生异常时,便会引起精神障碍临床遗传学研究表明,与***病人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专家们发现如果父母一方为精神分裂症,其子女发病机率为15%左右,父母双方都是精神分裂症,则子女发病机率在40%左右。

遗传*** 遗传与***有一定的关系。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先天性遗传代谢障碍可引起多种多样

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精神病症的区分,哪个好冶?

你好,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都属于精神科的重性疾病,无论是在诊断还是在治疗上都比较困难,而且精神分裂症本身和强迫症在鉴别诊断时也较困难,经常有两种疾病共病存在。

诊断困难的原因

精神分裂症可以出现强迫症状,约占15%~25%,一般强迫症状出[_a***_]精神分裂症病程中有三种情况;第一,发生在精神分裂症早期,开始表现为强迫症状,以后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第二,在精神分裂症病情进展期呈现强迫症状;第三,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出现强迫症状。无论在哪个程度阶段,如果强迫症较为明显,而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又欠“典型”,那么这种鉴别势必更加困难。

如何区分这两种疾病

首先需要全面了解病史,如果病人或家属重点提供强迫现象,我们要更关注患者对强迫现象的认识和态度如何?有无痛苦体验?患者的求知欲望如何?对自己学习、生活、工作态度如何?与周围人的感情如何?对未来有没有什么打算?

我们针对患者存在的强迫症状要重点询问,比如这样做是否有必要,有无意义,是否努力去***,***时有何心情体验?往往强迫症的患者在存在反强迫意识或行为 ,病人主观体验是痛苦的,难以忍受的,明知没有必要却不得不去做,这就是强迫症患者的症结所在。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没有这样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存在,除了受精神症状影响,病人一般没有强烈的纠结体验,更说不出具体的感受和想法。

很多时候强迫症患者存在的强迫性思维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容易混淆,如果妄想固定了下来,鉴定一般不会困难,问题是当妄想还处于形成初期的半信半疑阶段,此时容易和强迫性怀疑混淆。强制性思维和强迫性思维也是鉴别的重点,强制性思维的出现具有偶然性,患者对此感到陌生和意外内容多样,多变化,不由自主的突然涌现出来,深入了解,患者还会暴露是受到外力影响或控制,思维不属于自己。强迫性思维与强制性思维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出现较经常,并非偶发的、突然的;内容较重复,并不是千变万化;认为思维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受外力影响;有强烈的***愿望,经常为此感到烦恼不已。有强制性思维者有时也存在一定摆脱愿望,同时也可伴有烦恼情绪,但与强迫性思维比较,显得不强烈,通常在强制性思维出现时烦恼一阵,过后就变得心安理得,也没有强烈的要求治疗愿望。

对很多具有强迫症状的患者,如果进一步追问其强迫症状是如何产生的,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说是受外力影响造成的,或回答不出症状为何造成,或态度似是而非。

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往往十分棘手,原则上说如果是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应该是用抗***药物,但究竟使用哪一种抗***药物为宜,很难根据针对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方法来选择,通常是使用“广谱”的抗***药物,但从目前的经验来看,尚未发现哪一类抗***药物对这类患者特别有效。有的医生主张使用抗强迫药物,如氯米帕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目前治疗还是以药物为主,精神分裂症可以选用新型的非典型抗***药物,强迫症可以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和氟伏沙明对症治疗,两种疾病都需要长期维持用药来患者疾病,强迫症社会功能受到影响,但如果对症治疗还是可以部分恢复,但精神分裂症病人往往因疾病日趋加重导致社会功能衰退,日常生活受影响更大,以上就是我对问题的观点,感谢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atncure.com/post/9618.html

huangp1489 2025-02-19 09:59 0

回答数 0 浏览数 3